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但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有时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不足, 因此 我就我实际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操作观察中,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数学活动之后留下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内容,既可以是感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获得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和经验是直接经验。

  比如《分数的再认识》。全体学生参与,拿出自己所有笔的1/2, 继而引发学生思考:拿出笔的数量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通过这种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总支数一样,对应的1/2的支数就一样;总支数多,对应的1/2的支数就多。”在原有基础上达到分数的再认识“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及数量不一定相同”。

  又如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学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正好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们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像这类直接经验的获得,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二、在探究活动中, 融合行为操作经验和思维操作经验

  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向学生抛出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其中,既有外显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学生获得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不仅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都经历着数学思考。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1) 你觉得 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师出示1平方米的模型,谁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模型?师生合作测量边长,验证学生的描述。

  (3)你能从生活中找到 1平方米的影子吗?

  (4)游戏:1平方米的地面上大约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5)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几平方米?师生合作,用 1平方米的教具量一量,加以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猜测 ,然后提供模型让学生估计,测量验证,到生活中去找它的“影子”,再在游戏中强化,从而逐步加深认识,建立起“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猜测、估计、测量、游戏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学生在多感官的参与中直觉地建立起“1平方米”的概念。

  如《分数再认识》的活动三:一个图形的1/4是□,你能画出原来的图形吗?学生边思考边尝试画一画,体会“只要是由4个□组成的即可,画法不唯一”,初步感受通过部分量可以求出整体的数量。为后面的拓展练习打下伏笔。

  三.在思维活动中,总结提升方法性经验

  在思维操作活动中获得归纳、类比、证明等等经验,思维过程也能积淀出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属于思考的经验。一个数学活动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善于思考的学生,它的数学直觉必然会随着数学经验的积累而增强。

  如:《分数再认识》的活动二“猜一猜”。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红也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教材原本是给出了两人看的书(一厚一薄),但王老师却创造性地使用课本素材,提出更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学生有了活动一的经验基础,在师生彼此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果两本书的总页数相同,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如果其中一本书厚些,那它的1/3就多些。”最后再课件显示课本原图,进一步地验证“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越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大;对应的单位“1”越小,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小。

  再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或剪、拼的操作活动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和交流,概括所获得的经验。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学生经历的情境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情境几乎相同,因而学生会把先前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运用于当下的活动,在“还原”前一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关于图形转化的方向与方式的经验得到了巩固。

  从数学活动经验的角度看,学生数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上升、不断转化的过程。事实上,学生经历了数学本质一样的、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等活动的作用下,他们的初始经验得以改造和提炼,完成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

  四、在概括反思中,增进学生的内隐能力,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回忆一下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你有没有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能技巧,有什么好的经验…… ,长此以往,学生便学会了“数学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便促进了数学素养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继而开出璀璨的智慧之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焕发数学课堂的活力    下一篇:提升“师友互助”学习高效的教学新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