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8-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学生才真正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施展才能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主体,实行课堂教学民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主体作用民主和谐 展示激发兴趣成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最新论述。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学生才真正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在教学中将各种要素与教学环境之间协调、平衡,从而使学生全面的发展。这其中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要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采取全面的、和谐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能在课堂上积极营造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宽松的心理氛围。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实验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优点反映在不同的侧面,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以热情的目光,可亲的面孔天天面对每个孩子,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承认其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会而且学好数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倡心理自由,创造和谐环境。

  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为此,要做到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如在《时、分、秒》教学时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的跑,结果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当然,在课堂上,也可用“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话语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一个问题尽量多问几个学生,如“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 发挥学生主体,实行课堂教学民主。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其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是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三)、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调动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乐学。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而建立这种氛围首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并且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其次,教师要以自身人格中的素养去接纳、包含学生的错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毕竟都不成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伤及教师的面子,此时,教师要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赖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常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对话“你能把你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这道题你们能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吗?”等等。在教学中老师要常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互相亲切交流,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当学生感到困难时,要给予他们关怀、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敞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施展才能和表现的机会。

  “天宽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活动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本“人权”。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教学的认知规律,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设计问题(避免一般问题)激发思维。教师经常设计一些激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的结果。

  2、展开讨论,交流信息。当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喋喋不休地讲解,不应匆匆忙忙地“揭谜”,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在讨论之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渗透、相互纠正。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解惑、释疑,并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课堂教学民主化。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得数是6、7的加法”时,提出了“比比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和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哪个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解决问题。学生有的拨算珠,有的摆小棒,有的摆花,有的摆图形,由于自己动手,真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算式写下来,但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这比单纯地获取知识有价值得多。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观察训练、思维训练、应用训练,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1、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传统的应试教育由于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来。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2、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那么思维则是这个过程的核心成份。显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其一,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其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例如:我在教学“认识角”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通过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内部动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通过巧妙的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常言到:“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数学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讲“分数基本性质”时,用孙悟空师徒四人分吃一个西瓜的故事引入新课。孙悟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本应该每人吃一份,可是贪吃的猪八戒想吃2份,孙悟空就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贪得无厌的猪八戒又说吃4份,那么孙悟空又把西瓜平均分成16份……猪八戒分别吃了西瓜的1/4、2/8、4/16……贪吃的猪八戒到底多吃了没有?同学们睁大眼睛,歪着脑袋疑惑的看着老师,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再如: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当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来,教师能迅速正确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感到教师非常了不起时,师说,你想掌握这个技巧吗?今天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就能想老师一样棒。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爱学数学。

  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多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吗?”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如果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必然促使他们继续参与,求得进一步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

  例如,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炼地回答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反之,教师要对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获得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的兴趣,使他们不断主动参与,不断体验成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取得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会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各自的成功。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设了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行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你熟悉的图形。

  2、根据拼出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三角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学生根据上述问题,分别通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探索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理解了公式。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素质教育越来越体现人的主动精神,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人的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与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主体性极强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体现人的主动精神,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