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雁门太守行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8-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如何有效开展优秀古诗文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我认为巧用多媒体可以使古诗文教学有效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等现代化技术为一体,融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炉,既能有效创设鲜活的教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于是以我决定通过一堂现场观摩课来研讨如何选择音频、视频经典,营造氛围,更好的使课堂教学入情入理,有效开展优秀古诗文教学。我选定的课是经典名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一、精选配角,我用《十面埋伏》入境启智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要想很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朗读,而朗读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氛围,能使学生更有效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诗歌《雁门太守行》朗读的背景音乐,我选择了经典音乐《十面埋伏》。

  《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中唐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内容气势恢宏、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雄壮浑厚。它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诗歌《雁门太守行》与名曲《十面埋伏》同属表现战争风云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我在设计朗读时,自读、听读、诵读时均适时配上音乐《十面埋伏》,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反复提示学生在朗读中要试着读出“紧张,壮烈”“凝重,悲壮”“坚定,豪迈”。在声音激越,节奏急促的琵琶曲的萦绕下,学生们很快就能感觉出诗歌与音乐的共鸣,融入诗歌所营造的凝重悲壮的氛围,读出战地的悲壮场面,领悟出将士们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入境。

  二、精心布局,我用《亮剑》入趣升情

  1、巧用视频,主动感知,激发兴趣

  《亮剑》中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军事理念,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与《雁门太守行》中李贺所弘扬的军人视死如归、慷慨忠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如出一辙。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电视剧材料入手,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初始的兴趣,另外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军事理念,与李贺《雁门太守行》所弘扬的军人精神气质正好相符,军人慷慨赴死的爱国内涵为诗歌的主题创设可视情境,先入为主,从感性上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

  2、巧用视频,再现场景,升华情感

  这首诗歌的一个难点就是感情的升华,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又处于和平时期,学生对战争中的军人情怀仅停留在感性认知上,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军人的那种特殊的内心情怀。于是在所有的感情都进行了铺垫的情形下,我选取了《亮剑》中骑兵连连长孙得胜阵亡片段进行播放,用场面、音乐的悲壮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视频再现的情境中感受军人的“亮剑”精神。

  扣人心弦的情节,惨烈的战斗场景,苍凉悲壮的音乐。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整个课堂空前的安静,同学们屏住呼吸,表情时而紧张,时而悲愤,全身心的融入剧情中,感同身受英雄的内心。

  我顺势完成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升华,也将课堂氛围推上高潮。

  当然,反思课堂也有许多商榷之处。课后,语文组同仁进行研讨。听课老师根据我现场课实情、效果,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1、出视频过长,能否直接用文学作品的文字展现出来,老师通过文字再现画面,毕竟是语文课,应以语言为主。

  2、建议利用音乐配合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再现画面。

  3、从理论上对多媒体技术与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可行支撑。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经典多媒体音频、视频的巧妙引入就像一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古诗文学习得心应手,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望洞庭》教后反思    下一篇: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