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教学意义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言简义丰,用极为简洁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蕴。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诗歌的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变得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诗歌教学提供了最直接便利的条件。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加上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很容易走上歧途,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在促进人格的形成上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更体现了此次研究的迫切性。

  二、教学内容

  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充实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凭借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文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人格培养。培养学生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三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四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

  (一)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豪迈开阔的胸襟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相对稳定,统一的时期,唐代诗歌大多数积极向上,激进健康,关注现实,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他的乐观,自信。尽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诗人仍然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无论他身处战乱的年代,现实多么残酷,,直到晚年都心系国家命运。唐代的诗人还有豪迈的胸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白的《将进酒》,《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悲歌慷慨中见精神气魄,从中见时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

  (二)热爱大自然,追求人性坦率豁达,自然纯真

  古代的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通过歌咏自然景物来体现自己人性的坦率豁达,自然纯真。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之朦胧,情思之怅惘,人格意境令人几多迷醉,几多神伤。陶渊明更是以充满睿智的态度来观照一切,独具慧眼地将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当作生命意象来观赏玩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诗中的飞鸟、池鱼、野菊、孤松、岫云实为诗人艺术人格的化身。自然意象承载着的是他那颗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心,而主宰着自然意象的无疑是诗人熠熠生辉的人格意境。

  (三)学会与生命对话,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存价值

  生命意识是人格一个重要方面,生命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教育工作有时也会偏离人性主题,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越来越淡薄,应该利用古典诗词体现古人生命意义的感悟,生命价值的珍惜对中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古人对话,与时代对话,与生命对话,反思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使学生形成丰富而舒展的个性,正直而刚健的人格,形成独立,自由的价值主体。

  《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儒家的忧患意识在于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孔子“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不仅是对国家民族的关注,更体现修身养心的自我完善,通过学习和反省,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结果最高呈现就是“仁,义,理,智”,“仁”,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生命价值有乐观的态度,充满博爱的精神。

  与儒家文化看中人的社会性不同,道家文化看中人的自然性,抛开社会功利关怀个体生命。在个体生命价值上高扬强烈的自我意识,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高于社会责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提倡保持人格尊严的前提下,珍惜生命,善待自我,顺其自然。

  (四)激发爱国热情,注重亲情,友情,正确看待爱情

  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我们用心体会就会被其无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无限感染和激发,心灵受到涤荡和震撼。屈原的《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中激烈的感情是对祖国灾难的担忧,是民生疾苦的同情。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诗中洋溢的爱国热情必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友情及交友之道历来受重视,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荀子也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之,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感到友情的珍贵,体悟友谊的真谛。

  亲情是人间至情,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客居他乡,对兄弟,亲人深深思念溢于言表。

  爱情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诗经》中的《静女》表现男女相恋时的纯真情感。《关雎》描写一位男子偶遇“窈窕淑女”一见钟情,于是“寤寐求之”,但并未得到回报,“辗转反侧”,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美妙境界。这种真挚的爱情会感染到学生,领悟到相爱不是耳鬓厮磨,朝朝暮暮,而是心灵相通,情感相融,使处于豆蔻年华的他们正确的对待爱情。

  三、教学方法

  (一)挖掘诗歌本身特质,优化组合诗歌篇目,进行以诗人为核心的专题探究。

  启迪学生由教材读本拓展学习范围,搜集诗人的创作经历、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设立学习专题。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经常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关,这也大大增强了这项探究工作的可操作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古典诗词的类别无外乎咏物诗、怀古诗、田园诗、山水诗、送别诗、行旅诗、边塞诗等等。

  (二)鉴赏中激发想象,升华感情,催生理想。

  诗歌鉴赏是极富个性极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只有在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对诗歌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时,思维才会深刻,感情才会高尚,理想才会萌发。要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三方面的引导。

  1、精心设立美读目标

  专题学习之前对教材中每首诗都要设立一个美读目标,美读目标的设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会在鉴赏中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想象力。

  利用意象,挖掘审美潜能。扣住古诗词中的实词,调动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这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想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在“直”、“圆”、“大”、“孤”的立体曲线中互映互衬,很难不引起审美主体对苍凉浩瀚的大漠风光的情思涌动。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想象一下漂泊在天涯的游子身处其境怎能不睹物思乡,愁肠百结呢?古诗词中能传情致意,供我们想象各种景观的实词真是不胜枚举,充分调动内在的情感去展现诗歌的意境,美便成为能感知的“真景”。

  3、从文本意象的审美意境中体悟创作者的人格意境,以陶冶性灵。

  诗词欣赏是一种具有认识性的活动,它必须通过理性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才能达到认识的目的。古诗词欣赏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主旨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理性渗透的定向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有效。好似陶渊明的“隐”,杜甫的“迂”,李白的“飘逸”,如果不放在封建时代的文化、政治大背景中去认识,学生看到的只是“个性美”,却无法认识个性在挣扎或反叛中展现的“人格美”。“美”产生的快感能因美识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今后,他们再读这些诗,新的经验促使他们产生新的联想,鉴赏的再创造是没有止境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确实,篇幅短小、构思灵巧的诗歌作品,往往是诗人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古典诗歌“充满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是能够呼唤起你的心灵深处的很多的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的,是生生不已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及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素材。通过古典诗词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性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实现“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目标使学生终生受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发挥写字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功能    下一篇:浅谈情境识字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