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10-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众多著作中,我选择了这厚厚的一本《叶圣陶教育文集》,也许只因为叶圣陶三个字的吸引吧。后来才知道,这文集分为五卷,第一卷,收编了叶老先生关于教育的文学作品,第二卷收编了他关于教育的论著,第三卷收编了他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第四、五卷都是他的语文教材节录。

  知其人,才能会其意。之前对叶圣陶老先生的了解仅限于表层,知道他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知道他是文学家、教育家,是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之后,我对叶老先生又更深的了解了一番,称呼他为叶老先生,只是因为这样的叫法很亲切,和他平时的为人很是有关,他的同事兼好友张志国对他的一个印象是:叶老对人的态度从来是严肃中有平易,平易中有严肃,严肃令人起敬,平易令人可亲。对于教育,他从来都是严肃的,用严肃的态度治学,他主张把爱学生和认真地教育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叶老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正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教师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丝毫没有创新思想,绝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这并不是减轻教师的负担,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新课程目标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求学生预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教师在预设和教学时,要做到不能“告诉学生什么”,即使不能不“告诉”,也要做到越少越好。其次是教学的预设,必须是大块的,宜粗不宜细,不要太满,要留白,兼顾到教学的基本走向和目标的基本位置就行了。其三,教学的进程,要让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学,要激发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教材、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去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其四,教学的步骤、环节,最好都从学生中来,问题从学生中来,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结论也从学生的探索、讨论中来,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课堂、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代替学生思维。其五,学生探究的结论,不必强求跟教师的预设完全一致,在保证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多元解读、多元表述。

  与其说这是看了《叶圣陶教育文集》过后的所想,不如说是叶老先生的个人魅力引起了我的所思,抑或说是叶老先生的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是他本人关于教育的观点和治学态度。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他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我们教学的方向。仰望高山,不仅让我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得到熏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行为读本》心得体会    下一篇:教育教学案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