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历史计划总结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所属栏目: 历史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10-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初中历史新课标》,使我接触了教育新理念,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理念、新方法的激荡。现就本次学习谈谈体会:

  一、教师必须树立新型教学观。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在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点拨深化,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改变把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这一特点说明,“照本宣科教学”的时代过去了,教师的劳动必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坚决抛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的信息,自己得出结论,清楚地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要具有创新精神。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做出新的解释,能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加以重新审视,能对那些似是而非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第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历史本身是一门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门相关学科内容整合而成的学科,加之课改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需要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今天的历史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亲身体验。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关键词”,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新课改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历史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真正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 如今的教材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材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很清晰地看到,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指向是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强调评价的“人本”精神,把具体目标定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动态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不仅是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还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注重情感因素,有人生价值的思考,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心理活动的机会。实践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了解、分析来影响主观的意识,从而确定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观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义务感等良好的公民素质。一改以往历史学科偏重知识忽视情感教育的倾向,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及知识的内化过程的检查。

  总之,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肩负重任,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反思传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人格为帆,新的课程改革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我们的历史教学势必走出新的天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下一篇: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点滴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