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积极创新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 质疑 实践 合作 交流

  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讲话中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因此,加快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1、让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逐渐养成了依赖性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首要任务。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其次,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寻找疑点,培养质疑习惯。教会学生如何质疑,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各章节知识的交汇处,甚至于各学科间的关联处等等地方入手,或对教材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论述不太严谨的地方提出质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旦学生提出问题,就应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从给定的情境或已解决的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比课本上的问题更能激发其进行创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2、让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刚刚形成,仍然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或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切实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发现学习。

  3、让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反思

  在创造性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还要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敢于除旧布新、自我发现。传统教学中接受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几乎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但在创造性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在探索中不断反思。通过探索发现新知,在反思中总结、升华,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最终实现自我创新,形成“探索——反思——创新”的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让学生发发挥想象,发散思维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5、让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

  《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创造性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乐于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判,学会接受。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满腔的热忱和极大的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总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总结经验,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造福社会。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和研究对策    下一篇:浅谈师生沟通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