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说课材料

所属栏目: 体育计划总结 点击次数:
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体育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足球技能学习的同时,着力体现足球教学的获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把每一节课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安全教育时刻落实;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健身知识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身、健心、育德、个体社会化、体育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健身和体育教育服务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是集体能、技能、智能等多元于一体的运动项目,也是世界影响最大、观众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通过足球练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能,促进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增强各器官的功能,可以培养学生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学生的年龄为12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但是对重复的技术练习缺乏耐心,且在教学比赛中常常只注重个人技术而忽略整体技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的足球基本技能,他们对足球运动比较喜爱,接受能力快,但是并没有系统的进行足球学习,尤其对于足球基本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认识的不够深刻。同时,男女生足球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通过本次课的各种教学练习,使学生能够拥有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以上学生能正确掌握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其动作协调性。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巩固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同时提高学生对行进间传接球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

  3.体能目标:通过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4.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验成功感,学会与同伴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教学,学生间能相互鼓励,进行协作练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传接球的时机、方向和力度,判断好来球的方向,移动中的踢球。

  五、教法与学法

  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与学生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分解与完整练习法,分层递进法;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内容有易到难,距离由近到远,做到循序渐进的原则。

  3.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两个结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体现接受式教学和新课程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4.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足球行进间传接球”的兴趣和创新、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5.采用分层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不同性别和技能水平,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分层施教。

  6.重视保护帮助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学会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六、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4分钟)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要求,安排见习生,安全教育。

  2、队列练习:原地、行进间三种转法、跑步与立定;

  3、队形: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4分钟)

  准备活动各个关节,让学生的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以免随后的足球运动带来运动损伤。学生领做徒手操,教师有主导者转变成参与者,给予学生展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基本部分:(27分钟)

  1、球性练习(3分钟)

  原地球性练习四个方向:(1)前后点触球(2)前后、左右拉球(3)钟摆式拨球;

  行进间球性练习:(5分钟)

  游戏:你追我赶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运用各种脚法练习进行行进间运球,要求:运球过程中抬头、观察,如果两人有碰撞要互相蹲起10次。

  队形:四列横队分两边增加练习的次数和密度。

  2、学习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19分钟)

  动作要领:判断来球的速度和方向,及时调整身体侧对来球,选好支撑脚位置,膝关节微屈。接球腿屈膝外转,脚趾稍翘,用脚内侧对准来球,触球刹那,用脚内侧切挡球的后中部,将球控在所需的位置上。传球时注意勾脚尖以及随前制动动作。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与学生示范→学生之间示范→学生练习→找学生示范学生之间点评;通过教学方法不同的练习来解决教学难点。

  (2)学生练习两人原地传接球练习→一传一停、一传一动一动练习(两人互换);

  (3)两学生一传一停一走练习(两人互换)有标志物;

  (4)学生近距离往返练习,左右脚都可以练习;

  (5)通过游戏长距离往返传接球接力比赛。在游戏中严格要求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游戏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游戏队列由四列横队变四路纵队。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整理,通过敲击肌肉排除学生运动后的产生乳酸,缓冲肌肉疲劳。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收放器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行为习惯。

  七、场地器材:足球场地1块,足球40个,标志物20个,网兜4个

  八、预计课的效果平均心率100——110次∕分,最高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35﹪.

  九、足球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教学反思

  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是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三的学生要初步掌握几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评价要点是: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

  本学期我为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足球教学活动,足球踢球的基本动作分为助跑、支撑脚站位、踢球腿摆动、脚触球、随前动作五个环节。在足球运动教学中,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上、下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动作。《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传接球的时机、方向和力度,判断好来球的方向,移动中的踢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出现较明显的问题,学生脚触球时髋关节出现扭转较大的现象,在踢球时明显的动作变形,影响了球运动的方向。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去落实教学重、难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

  1、在讲解示范时不过于的去强调髋关节的动作,而把动作的讲解集中在脚击球时的位置和球的运动方向上。

  2、利用球性练习,为学生设置踢球时的目标,限制学生踢球时的发力。

  3、精讲多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动作要领,以模仿加练习为主。

  经过此课时的教学,发现学生在传接球是髋关节扭转、外展的现象明显得到了控制,多数学生能够自己去独立完成动作,为今后的足球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节课主要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作技术。在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和主动参与,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使课堂教学组织活而不乱,生动有序。

  本课通过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了练习强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法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感知获得进步的喜悦,调整与改进学习活动。虽然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基本部分有些同学活动不积极,在传接球练习时,个别学生有散漫现象,不过后来跨下传球游戏中,解决了这些缺点。在以后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场地器材等,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本课节的反思我深有感触,今后更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课程的机会和课堂。

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初中教师网 ,专业的人教版初中教学资源网!
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