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3-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人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人不再是只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一生活,尤其是那些青壮年,在经济改革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他们为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纷纷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子女大多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不得不留在了农村,只好交给自己的老人或亲戚来抚养。从而导致许多未成年人子女缺乏家庭的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甚至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缺乏责任担当意识是其中的一种体现。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课堂为契机,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据了解,在农村中小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自幼在祖父母辈或亲戚身边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各种认知方面与孙一辈有着很大的代沟,且现在的小孩又少,一个家庭就一两个小孩,疼都来不及,哪还舍得严管呢?所以,想靠家里老人把孩子教育好是很难的事。而且,那些留守少年大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他们受社会“金钱至上”的思想影响,一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他们自我意识过于膨胀,畏惧困难,贪图享乐,责任意识淡薄。我们就责任心这一块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抽查的对象有500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能迎难而上的仅占18%,放弃的人数达到33.5%;做错事或对不起别人时,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占29%,能主动认错的只有33.3%;在家庭方面,对做家务,认为理所当然应该由父母做的占45.5%;假期在家,如果父母上班或出外办事中午才回家,能做好饭菜等父母回家吃的只有24.5%;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的占50.2%,而认为是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只有9%……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农村初中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普遍欠缺。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把我的不成熟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明确责任担当意识的内涵及其意义

  明确什么是责任担当意识,所谓责任担当意识就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

  二、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责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重视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可以以课文中的某个触发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教育。加强责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责任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力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品析文章内涵、抓住人物形象、挖掘德育素材、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教育

  例如学习《散步》一文,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的这一家人遇到分歧时是怎样处理的?让学生讨论后回答,然后结合现实思考:在家里,如果你,你的弟弟,你的爸爸,你的奶奶都在看电视,但又都有各自喜欢的不同节目,你会怎么处理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借此机会教育他们如何为家人着想,学会尊老爱幼,创造和谐家庭,珍视家庭等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思考:文中“我”和万芳是怎样对待友情的?文中的“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是对还是错?借此教育学生们如何与朋友,与家人相处,怎样才能正确处理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对朋友对家人的责任意识。学习《最后一课》,除了感受文中主人公的爱国情感,也让学生思考:假如在战争时期,我们作为青少年,该怎么做才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而处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又应以什么样的行动热爱我们的祖国呢?

  (二)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在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挖掘每篇课文中的精神价值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例如学习鲁迅的《风筝》,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愧疚心理,从而正确处理兄弟姐妹间的矛盾,要有知错能改的态度,这是对家人也是对自己应负起的责任;学习杨绛的《看自行车的女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展示的“善”,唤起学生多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在使学生了解诗人漂泊一生的基础上,懂得家永远是人的心灵的刚玩,在生活中,只有爱家,才能幸福;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引导学生从古代圣贤身上学到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与民同乐”的豁达思想,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后。针对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他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和保护,例如毁林种茶、农药的滥用、垃圾的不当处理等,从而产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活动中唤醒学生的责任担意识

  课外,我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与责任意识有关的故事,或名言警句,让他们分小组交流心得体会,并写读后感,在学习园地中展示出来。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重任;人民的公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征服沙丘,治理洪水,开辟绿洲,改造大自然,为人民造福;林德俊,一生奉献给核试验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美教师张丽莉,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展示出了一位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形象;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铁块砸伤腹部的情况下,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通过活动,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责任意识的重要,从而树立责任意识。

  (二)角色转换中体验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

  在学生管理中,推行人人当一天班干的管理方式,让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当班干的辛苦,以及认识到一个班干应尽的责任,从而认真管理好自己;在参加“清洁乡村,美丽广西”的活动中,与村干及家长做好沟通,让学生周末或假期在村里每人当一天的保洁员,让其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意识到清洁乡村,人人有责;农忙时节,让学生与家人一起认认真真地干一天农活,让他们体会到家长为这个家庭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一种责任。

  (三)教师言传身教中启迪责任意识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文本,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语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穷人》一文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事,他们的高尚品质让人感动。为了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研读文本之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通过对教材的发掘,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润物无声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人间真情故事,让学生感受互相关爱的重要性,无痕中生成了责任教育,这或许就是教育的

  真谛。

  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大多是寄宿生,一个学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也就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与熏陶要多一些,所以作为教师,我常常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仪表,注重教态,平常要求学生要做到的地方,自己要率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佩戴校牌上课,自己也必须坚持挂好工作牌上班;学校不许学生穿拖鞋上教室,教师也要遵守这一点规定;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教师也要在预备铃响后就要出现在教室门口;要求学生不随地乱扔垃圾,教师也要保持讲台地面的整洁……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责任担当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教师的行动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下一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