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创新,科学才会不断地发展,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虽然创新的口号在今天的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喊得非常响亮。但是很多人对创新的概念和创新的方法还很模糊,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然而似乎这方面的知识太浅显,没有更多的人去讨论,更没有人明确的去讨论,这样在我们这偏僻的山村中学,创新也就停滞在口头上,实际操作几乎是零。为此我在这篇文章中重点阐述了创新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想象的关系以及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我认为创新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事物,这个事物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包括科学的原理、科学的规律和科学的新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另一种是把两个原有的事物进行组合,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 创新离不开原有的事物,发展延伸也好,重新组合也罢,都离不开原有的事物,所以作为一个创新者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延伸和发展,有了知识才能重新排列组合,没有知识,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新。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像包括联想和深想。联想就是相同、相关、相反、相对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创造出新的事物。深想就是把一个问题沿着原有的思维路线接着想下去,让原有的事物有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应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归队,让这些知识组成一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知识网络,再让学生利用联想这个特别的快车,把各个网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的、统一的知识体系,为创新准备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通道。同时,老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深入思维,学会对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创新最主要的是一个思维问题。要达到创新就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这里,笔者强调了三点:一是要有突破性思维,即在想象的时候,可以突破原理、形状、方式等,磁悬浮列车的出现就是证明。二要敢于有反向思维,即突破传统观念和做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就是例子。三是创新需要想像,想像只有具备了可能,才有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发展、总结、运用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找到创新的途径。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突破只教语文的局限性,让语文课堂变成掌握和运用各门知识的课堂,把语文课堂变成培育创新人才的课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方法,掌握创新的思维规律,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创新和创新的两种方法即综合法和延伸法。并且论述了创新与想象的关系,强调了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的必要性。强调了知识延展和寻找、掌握、运用事物规律的重要性。文中所举事例紧密结合当前的科学实际,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语言也比较流畅、生动。 关键词 创新、想像、联想、深想、规律、知识。 正文创新、想象和语文教学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事物。只有不断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在认识、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纵向加深、延展。人们创造出了三轮车,向前延展,就有了四轮、五轮、六轮甚至更多轮子的车。另一种就是横向联合,把几种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事物。印花机就是货币打印机和葡萄压榨机的组合。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捏造,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一,创新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土壤,智慧是创新的种子,只有把智慧的种子播进创新的土壤,才能结出创新的成果。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几千项发明,每一项都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比如留声机的发明就是如此,他首先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然后他就想,能不能有一种特殊的材料记录下声音震动的轨迹呢?于是他就用一种受振动后极易变形又极易凝固不动的材料把声音的振动曲线记在了滚筒上,再由铜针去划动曲线,带动纸盒发出原来的声音。留声机是声学和机械设计的综合,没有一定的知识,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电脑时代,那些浅显的、直观的发明已经很稀少了。要想在技术领域有所创新,就必须掌握各种科学理论,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成创新思维,用创新思维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创新必须有一定的联想能力。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把相同、相关、相反、相近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大脑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分析出事物的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出新的思维和新的事物。任何一项发明,都是联想的结果。瓦特看到壶盖跳动,就想到了如果用蒸汽推动活塞,活塞一定会动,如果用活塞带动连杆,连杆会上下运动,让连杆带动曲轴,就会把上下的直线运动变成旋转的运动,这一系列的联想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思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温故知新,让学生遇到新问题经常联想起他们所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课一课孤立的文章,通过文体、作者、内容等多方面的相同点连接起来,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网络,让学生通过联想这个高速公路,迅速找到学过的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设法把学过的课文分类、排队,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写春天的、写秋天的;写夏天的、写冬天的;写早晨的、写晚上的;表示欢乐的、表示悲伤的;讲学习的、讲天才的等等,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会回顾旧的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有了语言,分析文章的时候有了例子,语文的创新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三,创新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想象是人脑对已知的事物加工发展的结果。任何想象都有一定的现实根据,因此都具有合理性。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些故事在当时来看只是一个胡思乱想,然而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又是多么现实的东西,因而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知识的综合加工和创造,具有想象能力的人,能够从这一事物想到那一事物,从而找出创新的出路。80年代,汉字输入计算机是一门尖端科学,计算机是外国发明的,输入英文只用26个键盘字母就可以了,而汉字有一万多个,怎样输入?五笔打字的创始人王先生开始了这项工作的研究,他把汉字按字根分类,减少到一百八十多个字根,还是不能输入计算机,一次他看见街上有好多人,天黑时,三三两两回家,不几个小院就容纳了这些人,由此他想到,干脆把汉字再次分类,让一个个汉字变成一类一类的字,这样就减少汉字在计算机上占有的键盘。于是他又对汉字进行研究,创造出了五笔打字法,是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技能提高到了每分钟100多字。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点。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思维,就是把两个不相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我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银河计算机,每秒数亿次的计算速度也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思维。一项繁杂的工作一个人同时干不过来,就找很多人干,银河计算机是多个计算机的组合,创造出了世界的奇迹。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加工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到相同的地方,然后扬长避短,创造出新的事物。学生的作文,就是一项具体的创造性的活动,在指导学生作文上,我们就采取让学生找到相同点,利用学过的文章和构思,以及学过的词语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这样学生就灵活地掌握了写作技巧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达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强调的是事物的个性;世界没有连不到一起的事物,强调的是其共性。有些东西看起来是对立的,然而从其内部来讲,也有其统一的一面。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上截然不同的根本对立的两个学派。马克思就从中找到了他们的联系,创造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最科学的哲学理论。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孤立地看一篇课文,或孤立地看一类课文,而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相关或相反的课文联系到一起,从而找出相同的地方,扬其长,避其短,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想象是对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荒唐,认真分析一下却是一个真而又真的道理,旧戏曲《杨八姐游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皇帝要娶杨八姐,杨八姐不同意,佘太君不能直接说出,就采用要彩礼的办法来拒绝。她说道:“一要你蚂蚱翅子的小红袄,二要你蜻蜓翅子的绿罗裙,井里的塔灰要半斤,冰冰烧灰要二斤……”在佘太君看来,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而在今天,用纤维提取的方法,做蜻蜓翅子的裙子和蚂蚱翅子的小红袄,不能算是高科技,至于冰冰烧灰,恐怕氢原子和氧原子,就是冰冰的灰了吧!宇宙飞船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液态的氧。 为什么任何一个想象都有实现的可能性呢?这是因为,想象是现实生出的翅膀,其骨子里含的都是现实的东西。“如果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这是阿基米德的想象,这个想象的内涵完全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现实沿着想象的路子向前发展就有了创新。黑白电视机的出现,突破了电影投影的理论,为图像的远距离传输开辟了良好的前景。怎样把黑白变成彩色呢?科学家们根据黑白电视机原理和光学原理,利用光的三原色,把三个黑白电视机,组合成了一个彩色电视机,它是黑白电视机的延伸和发展。 很多创新都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的延伸,液晶电视就是最初的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纳米绳的出现是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测谎仪是脑电图仪的延伸和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再走一步,就构成了创新。 语文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思维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突破语文本身的束缚,把目标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比如在讲科普说明文时,要注意科学原理的运用和发展,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不要局限在说明方法和说明技巧上。 想象是现实的突破,而不是现实的重复,只有突破原有的原理、形状、方式等,才会有更大的创新。磁悬浮列车的出现就是设计者突破正常思维的结果。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掌握原理,并且指导学生在基础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文章的新形式、思维上的新亮点、语言上的新风格,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反向思维也是创新的一种。历来算数的法则就是从低位算起,史丰收就想为什么不能从高位算起呢?于是他就反复试验,最后创造出了快速计算法。反向思维不一定都有道理,但却是创新的一种手段。哲学上有唯心论就有唯物论;天文学上,有了星球分裂说,就有了星球聚成说。在语文课上应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真正的有价值的想象和创新都是在正确的思维规律和科学的原理指导下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创新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个教师都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一问题,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 内容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