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学法指导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2-04-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乐教学法就是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建立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上,就要其体现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就是美感赖以萌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些美感教育的功能是各种艺术所共有的,只是由于艺术门类不同,它所给人们的美感作用也就不同。既要依据音乐教育的目的,又要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又能真正体现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根据多年来的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又结合音乐教育研究、教学指导和教改实验,探索出以下几种能够体现审美教育的教学学法。

  一、游戏中感受美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如:小学低年级《火车开啦》由学生讨论,用什么动作模仿火车开起,一个学生做火车司机,有的扮演车轮,有的扮演车厢,全班同学打节拍,模仿火车轮子的转动节拍,用手拍腿,模仿火车开动是“咔嚓,咔嚓”,声响的节奏。通过游戏模仿与学习,无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

  二、歌曲学习中欣赏美

  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唱歌课,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热祖爱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跃宕起伏,词曲珠联璧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白鸽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乐曲欣赏中发现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如器乐曲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选自舞剧《天鹅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悠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四、音乐实践中表现美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如在课外合唱排练中,因合唱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不仅声部直体和谐,而且更要讲究方方面面地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旋律创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如在五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的旋律创作这一环节,我首先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去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文字接龙,去启发他们进行旋律接龙《鱼咬尾》的创作练习,培养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当老师弹奏由他们自己创作的旋律时,那种自信心、自豪感,真是一种美滋滋的感觉。这样一来,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关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教学法中常看到的教学方法有“听唱法”与“视唱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只适合学唱歌曲,而唱歌又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力求走进新课程,就要去感受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地洗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把流行音乐引入中学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