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2-04-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信息技术这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更新节奏比较快的学科,它很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创设学习环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在你设计的情景中快乐地学习并成长,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主观学习意识,并很乐意地完成所学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能力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自主学习的时代。”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型具有合作意识的人才,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就必须得改头换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发展快,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基本的教学设计原则,实现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合理结合。结合本人从教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而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的认知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学习资源的类型也不同。所以,在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必须提供多种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自由的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构造的,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的一切条件的总和。自主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和研究性学习。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恰恰能够实现这一要求。基于网络的认知工具主要有:WEB服务、FTP服务、邮件服务、BBS论坛、各类聊天室、QQ等。这类认知工具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在使用这些认知工具进行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认知操作进而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认知矛盾,培养自主学习意思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如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节课中,通过导入“熊猫烧香”病毒事件,向学生设疑: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鼓励。又如《小小录音机—声音的获取》这节课,讲解如何获取音乐时,首先提出:同学们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当你们想听音乐时都会用到哪些工具呢?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音乐的途径和保存音乐的方法有哪些呢?由于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样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在学中思考,会中成长。

  三、定下学习方向,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学生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愿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乐学---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学得轻松、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讲《制作新春灯笼》这一节课时,我把作好的新春灯笼样例让孩子们先观察,灯笼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教用到了自选图形的哪些操作?这些图形所用的图片工具栏的命令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这时我在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某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四、设置由简到繁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往往不会很顺,遇到困难的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询问:“我怎么做不出老师做的那个样子呢?”“这个页面怎么设置啊?您帮我做做行吗?”类似的问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躬身示教,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给学生看,那么几乎要占用整节课的时间。所以老师要多设置活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时间长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在不轻易间提高。

  总之,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炼成的,需要我们老师和亲爱的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才会开花结果。毕竟孩子们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老师做那个点燃知识的火把,点燃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向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培养后进生自信心    下一篇:如何开展高中生信息安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