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道德与法治计划总结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5-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 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   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 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 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1. 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   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   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

  4. 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2. 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生活性;( 2 )开放性;( 3 )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尊心,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但存在的问题有:

  1. 浮躁,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每次上课之前,讲话聊天的多,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准备打篮球去了,说明铃声响之前有的学生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 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检查。这一部分学生每个班都有少数或个别学生,他们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再加上这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重视,所以这样的状况得不到解决。

  3. 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作业中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是个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4. 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俏,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

  ㈣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㈤教学措施

  1.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 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 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三、教学进度及具体要求、措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下一篇:道法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