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5-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1]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 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2]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教书又育人。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领会每一个版块的编写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有机的进行课程整合,达成渗透思想教育宗旨。

  现就如何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全面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的任务,浅谈六点不成熟的拙识:

  一、抓住古诗词的名句渗透感恩教育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明确地告诉我们要让学生首先知道恩情,尤其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不但要学习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要紧紧抓住“临行密密缝,尤恐迟迟归”,感受母亲对儿女离家远行的关爱与担心。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内涵,感恩教育自然会水到渠成。

  近年来,我所面对的学生家长多数在城里打工,每次召开家长会必须提前通知,他们做好加班请假准备,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看到家长为了生计而忙碌,平时与孩子接触少,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教育少之又少,学生的感恩教育自然全都落在教师的肩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感恩师长,才能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二、结合教材抓住契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有国才有家,祖国是大家,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选取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时要抓住教育的契机,5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抓住课文关键句子——“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五壮士在枪支弹药用尽时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勇敢精神,对敌人满腔怒火的刻骨仇恨,充分表现出五壮士对祖国的热爱,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的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的同时他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从响彻云霄的战斗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让学生体会五壮士的无畏与悲壮,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紧抓环保题材渗透环保教育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方方面面的教育,有爱国方面的诗篇,有讴歌祖国山水的美文,教材中融入的文章包罗万象,学习起来让人乐不思蜀。人文景观的古代山水田园诗比比皆是,如《早发白帝城》《山行》《游园不值》等,那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无一不流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旋律;现代写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沟》等,人与自然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变人的思想,进一步说,能改变人的行动。换个角度讲,这正是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的体现。此时此刻,学生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教师把握时机循循善诱,让孩子们认识到天之所赐的优美环境,人人爱护义不容辞,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会水到渠成,教师的诱导自然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根本,实际是枝叶,注重理论才能枝繁叶茂,自然枝繁叶茂才能根深蒂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作者的编写意图,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视熏陶感染作用”, [3]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段,从整体到局部,有针对性地渗透环保教育。“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实际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思考环境问题,达成环境保护的共识。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从局部回归整体,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语文教学中增强责任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5]在教学中,怎样客服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呢?首先让学生懂得建立个人服从集体、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其次,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情景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快乐,踊跃地加入集体这个家庭之中。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先让孩子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之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探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孩子与之相比较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这样孩子就会拨云见日____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缺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感在孩子的心目中一触即发。

  五、抓住关键字词句段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一夜的工作》一课,在少年儿童面前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课文弘扬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勤奋、生活简朴 的高尚美德。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说、议、写、做等形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座座闪光的丰碑。学生会感受到:周爷爷是我国的好总理,用一杯茶、几粒花生米作为夜餐的俭朴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周爷爷为榜样,学习勤奋,生活简朴,以周爷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豪情壮志激励自己奋进。

  每篇文章都有贯穿、渗透作者的思想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情感,这些观点和情感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字、词、句、段之中,这正 是“文”与“道”的有机结合。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有这样的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 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两个“才”字虽然都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但其丰富的内涵都不一样:前一个“才”说明了烈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烧了 很长时间。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长时间地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第二个“才”字说明了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是因为邱 少云的壮烈牺牲激起了战友们的满腔怒火,战友们像邱少云一样,以顽强的毅力投入战斗。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个“才”字的对比分析,不 仅使学生对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高大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严守革命纪律英勇献身的思想教育,得到心灵陶冶。

  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生观教育

  面对当前社会生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金钱的诱惑,小学生对人生的价值观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情感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导向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理想追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无名战士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珍藏了七根火柴,那种对革命 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学生定会从中真实的感到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而个人利益微不足道。这样就对学生塑造了一 个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当的教育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这里学生除了学到语文知识外,还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让学生在背诵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了解文天祥的为人处世,体会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学生 从文天祥的慷慨正气中学到了这样的人生道理: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该怎样取舍,应该怎样面对生与死。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了祖国,为了集体,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类豪言壮语。在这堂课上,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露珠虽小,但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茵茵绿草可以彰显春意盎然的生机,茁壮成长的小树将是未来的森林。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教育工作者要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责无旁贷。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要整合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尤其是语文教学,结合每个版块的教学要求,抓住教学要点有机渗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商,让每个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将来更好地服务与整个社会。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下一篇: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