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研究性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小学目前开设的一门课程。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要求,到2005年,全国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指研究主体从未知到已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是有计划的智力劳动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也称主题探究学习。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它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一般为长周期的作业。

  广义与狭义的联系:这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它以培养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直接目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形态提供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上,将研究性学习置于学科之中,目的是为学生以此为学习方式,获取知识。而在此门课程中,这种学习方式已是教学的全部。 (二)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特点 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以往的课程,多是学术性的、知识性的;而学生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实践才是培养能力的摇篮。那么,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感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研究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例如,让学生了解一下目前青少年最关注的问题:

  ①收集资料,归纳出15个问题。

  ②上网收集,将15个问题变成10个问题。

  ③社会调查,将10个问题变成5个问题。

  ④认真比较,从5个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是青少年最关注的问题。

  由此可见: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要用到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当然,研究性学习也决不等同于让学生到社会上去闯,决不等同于单纯的“社会调查”。 2.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综合和运用

  以往的课程,多是强调知识的延伸、拓展。而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将已有知识加以联系、综合,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进行“恐龙为什么会在地球上灭绝”这项专题研究:

  ①自愿结组。

  ②小组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③进行探究。

  ④写研究报告。

  ⑤举办学术报告会。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不是解答高难度的练习题,不是学生某一学科知识缺陷的课外补习,不是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不是科研方法和知识的学习。一次成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往往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3.研究性学习不以“研究”为目的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研究。科学家稿研究,发明创造,拿出产品,是最终目的。而研究性学习,“研究”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只是完成培养学生目标的一种手段。研究性学习,过程是最重要的,目标定位是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是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都要达到发明、创新的标准。

  创新精神不是一种口号,而应付诸于实践行动,其切入点就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贴近社会与生活中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观察、采访、试验,进行主动、独立的探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提高。

  学生开展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要这种研究产生多大社会或经济价值。

  简而言之,研究性学习不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的课程,不是城市里学生的专利,是所有普通学生都能经历、都要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4.研究性学习有赖于高质量的学科教学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融于学科教学之中,不仅可能,而且十分必要。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因此,不管什么学科,都应重视引入“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的实效。简而言之,研究性学习,不应只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中进行。

  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取代和削弱现有的学科教学。相反,它有赖于高质量的学科教学。可以说,高质量的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又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深入、拓展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改变一个学生很难,而研究性学习便有这个作用。 5.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技活动课

  科技活动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仅是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再有,二者研究的范围有别,课程的实施流程不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也更大。 (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为: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解释或假设;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过程;根据问题收集事实和证据,重视实证在解释问题中的作用;根据收集到的证据修正和完善解释;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重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想的开放性;检验结果,交流和验证提出的解释;总结与交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解释。

  教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以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而不能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它是学习者思想的资源和推动力,是学习者心灵的财富。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为学习者坚实地建构知识,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一个不会研究问题的人,是很难摆脱狭隘和浮浅的。 (四)怎样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 1.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确定各人的职责;拟定本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含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依据、目标、原则,组织形式与实施步骤,管理与评价方法等;开展教师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动员工作。 2.选择启动模式

  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师提前布置→收集问题,进行甄别→反馈问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这种启动模式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加强指导,否则会影响研究活动的开展。如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支架性、方向性的大问题,供学生借鉴或给予启发。

  可以由师生共同启动问题。如:校方确定指导教师,成立课题组→由指导教师拿出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并初步写出研究设计→课题指导教师向所有学生介绍各自的主题设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组→学生与该课题组指导教师见面→布置学生围绕研究课题广泛收集资料→组织汇总资料,确定若干研究子课题→成立若干小组,选择各自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在这种启动模式中,课题指导教师要及时请社会单位给大课题组全体学生做报告,且允许学生当场提问;要及时召集各小组交流研究进程。 3.设计研究内容

  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固定的研究内容与要求。设计研究内容,要依据当地教育资源和学校现有条件,有利于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教师全面参与;要依据学生的年级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全面训练与提高。

  设计研究内容的类型,包括:总的内容设计;每学期的内容设计;每个阶段的内容设计。 4.组织实施研究

  组织实施研究,一般可采取如下流程:

  ①准备。包括准备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研究方法等。

  ②选题。包括确定研究意向、范围、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等。

  ③开题评审。包括评审选题的科学性(有价值意义)、可行性(具备研究条件),以及研究的困难等。

  ④实施课题研究。即借助背景知识,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尝试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

  ⑤总结研究成果。包括直接的成果,研究中的体会(具体案例),摘要报告,对术语的注释及个人的理解,研究后的反思——事先确定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研究过程中又想到或发现哪些问题。

  ⑥组织答辩与评价。 5.加强课程管理

  保证课程实施的安全和有效性,这是课程管理的重点。管理的主体应多元化,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要在既定学校组织管理框架内,通过对现有学科课程管理的借鉴和调整,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范。

  由静态到动态,由统一到分散,由直接到间接,由学校管理到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这是此课程管理的基本特点。

  如何实施课程管理呢?调整和明确学校现有组织机构的职责与任务,体现互助协作、全员育人;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与指导;将跟踪、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列入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进行正确评价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是很难的;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公正评价,更难。“激励研究 ---- 诊断问题 ---- 改进管理”,这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

  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需要处理好如下关系:

  ①过程和结果。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应重视过程。

  ②个人和小组。表扬先进,更要倡导团结合作。

  ③规范与创新。鼓励学生在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创新。

  ④阶段与整体。要将阶段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起来。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什么 1.要明确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

  我们以往的课程,实在缺少“研究性学习”的气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国家在课程安排中挤出一个板块,单设一种课程,名曰“研究性学习”。此课程已列入《课程标准》中,是过渡的做法,目的是通过这一课程,强化这一学习方式在教与学中的运用。

  其实,教学本身就具有主体“研究”的成分,决不只是施教者的单纯讲授、灌输。理科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文科也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 2.提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排斥接受性学习

  不能因为稿研究性学习,而丢掉我们扎实的知识教学的传统。研究性学习与考试也不矛盾,试卷中也应含有研究性学习因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下一篇:集体备课如何获得最佳效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