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探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我们只有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拓读多篇文本,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及阅读力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有效融合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单篇课文的精读研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十分有限,多数学生缺少阅读深度,更缺少阅读广度,我们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于是,我们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拓读多篇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及阅读力的协同发展。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课内外阅读衔接点的选取与组合是否恰当,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探究。

  一、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衔接点的选取。

  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课内激活课外,课外延伸课内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六年级《闻管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时不禁惊喜欲狂的心情总是理解不到,此时,将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既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又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2、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点、文化点进行延伸、重组、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如在六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主题进行编排的,课本中涉及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和鲁迅相关的文章,“资料袋”“日积月累”中还介绍了鲁迅和鲁迅相关的作品和名言,整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推荐阅读《守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逝去的锐利》等书籍,学生也会兴趣十足。

  3、以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由一篇文章进入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入全面的体会人物特点,我们也可以适时引入相关文章或书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教学中,课堂上再讲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将《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出示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了《将相和》,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其它故事;学了《草船借箭》,让看过的学生讲讲其它体现诸葛亮才智过人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4、以教材中文章的作者为衔接点,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的作品。

  教材中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老师能掌握这个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如在四年级《蟋蟀的住宅》一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此文后学生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

  二、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衔接点的组合。

  以议题为突破口,以关联性思维架构群文阅读教学,不拘泥于教材,整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源,形成人文主题关联、语用主题(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关联、作者关联、人物关联、文体关联等群文,较好地落实了语用主题,有效地促进了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化与提升。

  1.以“人文主题关联”组文。即依据教学需要,为了深化对某一人文主题的理解,围绕同人文主题选择一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以“人与动物和谐之美”为议题,组文阅读《老人与海鸥》《小狗黑子的眼睛》《森林中的小红狐》。

  2.以“语用主题关联”组文。即依据教学需要,为了落实某一语用目标,围绕同一语用训练点选择一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为议题,组文阅读《穷人》《严冬

  海猎》《永远的蝴蝶》。

  3.以“作家关联”组文。即依据教学需要,为加深对某一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与认识,精选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文风的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以“沈石溪小说中的动物”为议题,组文阅读《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狼王梦》

  4.以“人物关联”组文。即依据教学需要,为了深化对某一人物的理解,教师同绕同一人物选择一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以“您是这样的人”为议题,组文阅读《一夜的工作》(周总理理发的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

  5.以“文体关联”组文。即依据教学需要,为了强化对某一文体的认识,教师精心选择一组相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以“美丽的童话”为议题,组文阅读《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二、立足语用,兼顾人文,提炼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双主题”整合教学的理念,将人文、语用两大主题有机融合。我们依据年段教学目标与内容,从文本中寻找可教学的语文因素,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广泛搜集课内外优质的文本资源,对文本进行优化重组,整合群文的情感主题,挖掘群文的语言文字训练主题,精心提炼群文议题,按照

  “认知一实践一迁移”的步骤,落实人文、语用“双主题”。如:以“名家笔下的年味儿”为议题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以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带出田中不的《童谣里的年》。表面看聚焦的是单纯的人文

  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带领学生充分品悟字里行间隐含的“年味儿”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组文本共同的表达方法,小结出“详略得当主次明,具体真实年味儿浓”,实现了人文、语用“双主题”的落实再如:以“童话里的对比描写”为议题进行的

  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思考和探索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创新途径的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