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曾听到这样一种论调,说创新教育是前几年研究的热点,现在再谈有些过时。我以为此论谬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的重大课题。因此,对创新教育的研究不但没有过时,在新课程改革走入关键时刻的今天,还应该进-步深人持久地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工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研究成果出了一个又一个, 然而,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能令人乐观。陈旧的教育观念、落伍的教学手段、单一的评价办法无一不在扼杀着语文教学应有的鲜活生命力;应试教育的阴影大有在新形势下卷土重来之势。听说有这样一位重点小学的语文教师,平时的作文训练就是让学生背熟几篇范文,然后重点训练学生考试时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篇范文答卷的技巧。每次考试,这个班的语文成绩都是让人羡慕的高分。现在的小学生书包中,各种教辅资料形形色色,数不胜数,学生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悲哉,一批批有思想、有个性的未来之材,就这样被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长此以往,今天的他们未来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吗?因此,我以为,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先有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创新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

  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关注新课程,深人理解新课程,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样也是教育改革理念的具体化。新课程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课程社会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则是新课程个体价值取向的立足点。新课程的价值定位,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求得学生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然而现实的情况怎样呢?据《金陵晚报》2004年2月6日报道,南京市江心洲有一个学校竟把-个年级六个班里的36个所谓的“差生”抽出来,组成一个新(6)班。全校师生,包括门卫、校门口修自行车的人都知道这个班是“渣滓班”。从此,这个班的学生想学就学,教这个班的老师想教就教,连有个别学生早已外出打工也没人知道。这样的事例,在全国恐怕不是个别的。在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依然没有摆脱对学生的分类划等,依然没有摆脱对所谓“差生”的歧视与放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作法,既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和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我所在的加洲实验小学,在解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启发、引导、激励、帮助、关爱”的“启导互动”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历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积极的实践探索。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我们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行为,都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因而,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望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

  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将“启发式”和“讨论式”写进全教会的《决定》之中,这是第一次。这里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在这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包含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以学生力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先脱“贫”致“富”,按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好之后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02

  找准切入点,创新教学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人点。这是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的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人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进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海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我们认为为,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教学设计密不可分的。

  03

  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做过尝试。一位老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人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另一位老师执教《镜泊湖奇观》时,由题眼“奇观”引出“湖奇、瀑奇、林奇”,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湖、瀑、林的奇观。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成为我校第十三届课堂优化研究的最闪光的金子。

  04

  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色、声、光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单,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有位教师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上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老战士真的是向战友借火吗?他可能想些什么呢?他可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土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我校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军神》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刘伯承超人的意志,直接把从电影《青年刘伯承》中刘伯承做眼睛手术的片段做成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争先忍后地上台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05

  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将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黑板上出现一个比一个大的“贪”字,一共五个。然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了黑板上的五个“贪”字,你想说什么?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从老太婆的贪欲无限膨胀到最后一无所获谈到现在的无数腐败官员贪欲无限膨胀后的可耻可悲下场。学生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06

  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当然,风格化语言是教师个体精神内最具特殊性和差外性的外化,它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当教师进人到自由的创新成就阶段才能自然形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相配合,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一个教学语言风格创新的语文教师,他在课堂上一定会妙语连珠,成语、俗语、敬后语、时尚语、滑稽语相得益彰,不但使课堂气氨轻松愉说,而且给学生以启迪,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有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如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1)课内外结合;(2)与大量的的课外阅读相结合;(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我校开辟的语文活动课——自主活动十分钟。各班学生举行有关语文的游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学生自办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办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四

  考试评价的创新

  考试评价的创新是对课堂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具体导问。没有考试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将受到阻碍。为此,我们摒弃了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标准同一、形式单调的考试方法,采用了鼓励创造、灵活评分、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各占一定的分数;笔试时增设创造性的问题等。这样的考试评价方法,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作更加深人的探索。

  让我们为小学语文的创新努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习作精批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