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对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现行教师已非常重视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但不少教师在设计情境创设时,存在着去“数学化”问题,表现出如下几种情形:虚假造作脱离数学本质;背景材料干扰教学内容;选用材料远离学生经验;材料太长造成喧宾夺主;注重“吸引”忽视育人功能等。本文是对上述去“数学化”的情境创设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并从情境创设的目的性、现实性、积极性提出对有效情境创设的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情境创设 存在问题 思考 建议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情境创设教学对于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调动,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教师已非常重视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已成为多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针对目前情境创设教学的实践,一些教师只是机械的套用这一环节,认为只要上课时播放一段动画,出示一张挂图就是创设情境了。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所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或是为情境而情境,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太多、太杂,不利于学生的观察、感知、抽象和概括;还存在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情境创设的过程太长,内容堆积,要求不具体等存在大量“去数学化”的倾向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思考,对如何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提出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一、对情境创设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张奠宙、赵小平先生在当心“去数学化” 一文中特别谈到了数学教育中的“去数学化”倾向。他们谈到: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也就是说,教育手段必须为数学内容服务。可惜的是,目前一些课堂教学,常以教师是否设计情境创设,来作为一堂课优劣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创设时,为了突出情境的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挖空心思地去创造出迷人的问题情境,结果却引发了不少去“数学化”的情境问题。现行课堂中去“数学化”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情形:

  1.虚假造作脱离数学本质

  某教师在一节公开复习课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其中孙悟空的头像还制作成动画呢。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给与学生的还有什么呢?又如在八(上)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2课时中,有老师运用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等师兄弟到商场购物,遇到商家销售打折的几种方案来如何选择的问题,并配有一些孙悟空等师兄对话的影像媒体,看起来这种情景创设虽有趣,但有点牵强不切实际。教师把“情境创设”仅仅看作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手段,而忽视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不应该把“情境”创设简单地理解为“头像+习题”和“趣味”+习题。情境创设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或从学生熟悉的社会背景中提取出来,而不是教师为了追求时尚捏造的。倘若如此,这种虚假造作的情境只会使教学脱离数学本质。

  2.背景材料干扰教学内容

  在九(上)4.1比例线段第3课时黄金分割教学中,有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芭蕾舞视频,大约4~5分钟,最后将芭蕾舞演员身材定格,之后让学生度量书上芭蕾舞演员肚脐以上部分与肚脐以下部分长度之比,引出黄金分割概念。这样的情境创设无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被优美的舞姿、悦耳的音乐所吸引。但仔细考虑一下,黄金分割应蕴含在物体长度上的和谐之中,此处设置4~5分钟芭蕾舞视频目的仅仅是引出芭蕾舞演员的身材,耗时过长,同“黄金分割”这个主题无关,所以这个情境创设的并不好。有些情境创设,由于干扰信息过多,背景复杂,同内容之间不够贴切,或者是情境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是情境偏离了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围绕本节的学习任务来进行。

  3.选用材料远离学生经验

  在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中,某教师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特地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下:

  如右图:某地两村隔河相望,恰有一大桥连通。要测量大桥AB的长,从点B出发,在垂直于大桥方向距B点20m的点C处测得∠BCA=38°,距B点5m的点D处测得∠BDA=52°。请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设法求出大桥AB的长。

  我们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隐为显。要测量大桥AB的长完全可以用估测或是直接测量的方法。此情境创设虽跟数学密切相关,但作为这样一个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免有“兜圈”之嫌。再说这种情景与有些学生的现有经验和实际水平相差甚远,因为这些学生对测量工具可能不大了解,也是教师强加的。若要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则要创设出真实、符合学生经验且要合理的材料作为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

  4.材料太长造成喧宾夺主

  某教师在九(下)2.1简单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卫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分析后认为,舰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美国海军将领舰队的编队规模增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可能性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质的及时供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概率减少吗?

  上述情境案例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一定的生活性,可是材料长,无关信息过多,耗时过长,情境创设过于繁复,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形成主题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而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5.注重“吸引”忽视育人功能

  有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感受有趣,富有挑战性,常用竞争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创设情境,若都采取这样的情境创设,教师不成了“穷教书匠”了吗。其次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培养也会造成负面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为获得物质而学习。更严重的是,课前有物质奖励的情境创设,到了下课还没兑现呢。这种的情境创设虽有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富有吸引力,但学生也将在被欺骗的情绪体验中产生不良的数学学习感受。在一些公开课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常用李咏的“砸金蛋”方式来创始情境,设计有不同层次问题在金蛋里面,还有些只含有鲜花金蛋或空金蛋,学生砸到的有数学问题,特别是有高层次数学问题的金蛋就叹气一声,砸到的只含有鲜花金蛋或空金蛋就兴奋不异。这种“砸金蛋”情境创设无疑滋养了学生怕学习,怕思考的不良行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吗?情境创设要注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若用于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二、对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境创设所存在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服务,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情境创设。要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如果对教学任务没有帮助,或是偏离了教学的内容。那么,他就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哨都是多余的。”这其中的意思,也是凸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先考虑到所情境创设是否有必要性,是否有价值。

  例如:七(上)1.2数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情景1:(实物加多媒体演示)观察生活中的杆秤特点:拿根杆秤称物体,移动秤陀使秤杆平衡时,秤杆上的对应星点表示的数字即为所称物体的重量。显然秤陀越往右移,所称的物体越重。

  情景2:(实物演示)观察温度计,将温度计靠近热源(如酒精灯),在靠近冷源(如冰水),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引出问题:

  问题 l:能否抽象出杆秤和温度计的一些相同的本质属性?

  问题2:秤陀的重量和杆秤的刻度之间、温度的大小和温度计的刻度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你能找到对应的规律吗?

  问题3:我们能否用一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上述想象呢?

  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的目

  的性就很明确,这里创设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就使得“数轴”这个抽象的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应以现实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习经验,使学生有可能在现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手段,从而形成科学家、数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情境的现实性素材要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前在生活中碰到的事出来给学生认识。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因为对于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刻板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综合、优化各种社会、自然因素,以现实逼真的情境引入课题,尽量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间的合理融合,使数学真正的融入情境。

  例如在七年级(上)4.5合并同类项教学中,情境创设可这样设计;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上面的情境创设就来自于“换零钱”的真实生活中,而不是虚假造作、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情景合理的融合,不仅消除学生对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合并同类项的主动性,有力地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养成,这样的情境创设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3.情境创设要有积极性

  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力求吸引每个学生,引发其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学习心向和需求,处于“愤、徘”状态,从而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和主动的再创造行为。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平衡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因此,问题设计的首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主动的学习活动又可以促进和强化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淡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若情境创设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探究欲望,缺少创造性,学习效率低下,易产生消极体验和厌学情绪,从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要创设有积极性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具备趣味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二是要具备针对性。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人而异。要根据低年段学生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可设计一些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等情境问题;要根据高年段学生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可设计一些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能激起学生好奇、好胜心理的情境问题。三是要具备挑战性。情境创设所蕴涵的数学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能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以求得学生认知上的平衡。

  例如:七(上)4.1字母表示数中的情境创设:(放录音)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

  1只青蛙,l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师问:如果是四只、五只……跳下水呢?也象上面那样唱,就会觉得罗嗦,能不能用什么作代表,无论多少只青蛙跳下水都能唱得出来呢?

  生回答:用字母“n”表示青蛙的只数,其唱法是:“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为问题,既体现了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又符合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字的简明性和一般性,突出思维过程的流畅性,使学生带着新奇和求知的欲望跨进代数的大门,体现了情境创设的挑战性,这样的创设应是积极的,有效的。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目的性、现实性、积极性。培养数学化思想,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突出教学实质,不能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育软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