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双减政策带来的思考与改变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深入进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研究。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学校要扎扎实实落实“双减”,落实素质教育。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正在积极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家长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双减政策带给我双重的思考与改变。

  作为家长,以前“只能盼、不敢想”的很多愿望正在逐渐走向现实。带着孩子去远足,去公园散步、玩游戏等,尽享假日美好。但与心中升腾的新希望相伴随,“焦虑”暂时还没有彻底消除。学校的课程对孩子来说如果“吃不饱”。只要孩子乐意,假期结束后,还想让她继续上英语培训班,“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去,找合规的培训班。既不像以前那样占孩子太多时间,也做一些有益的知识补充”。学校的延时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像我一样的家长们的焦虑。孩子的作业负担少了,回家写作业的时间少了,像以前那样又担心孩子的视力情况,又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同的是,现在与孩子的交流时间多了,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作为家长,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和课后辅导负担,真心高兴。

  作为教师有很大压力。在目前这样一个最终以考试为评价体系的教育制度下,高考的压力会压到中考,中考压力会压到小学。如果没有个更具连续性的减负计划,学校不布置作业,或者说布置很少的作业,要彻底给学生减负,只能从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入手,否则,所有的一切恐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体验性作业是否真的做了?效果如何?这些很不好把控。体验性作业肯定需要家长跟孩子的配合,但是现在家长的工作都比长较忙,一次两次可以陪着孩子做,天天做不可能。如果不能留书面作业,如果数学做题,语文不练字,那么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保障。如果没有书面作业,现在手机、电脑、电视围绕在孩子周围,如果家长监管不力,孩子很可能会沉迷手机、网绍。老师不布置书面作业,家长也会质疑老师。

  同时,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也深深感到愧对于家庭,平时工作很忙,幼小的孩子需要年迈的父母帮忙带,如果在假期开展延时服务,本该陪陪年幼孩子,照顾照顾老人,结果仍需要家人付出,需要家人理解。也在不同场合,隐约听到有的家长表示孩子不上课外辅导班是真心高兴,但是希望节假日孩子不休息,来学校,因为自己没时间或者管控不了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帮忙看孩子,教师需要社会的理解。只有家庭学校互相理解,互相补台,这样才能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循环,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但是作为教师,也深深明白育人者应该从内心领悟《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成为积极的行动者。

  “双减”政策下,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仍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其实质就是“减负增效”。

  既要“减负”,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遵循原有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坚持启发式,鼓励开放式,激励创新性,来展现课堂教学的实效、高效,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设计,精讲精练,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

  学校要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依托学区教研、网络教研、集体备课、专题专议、主题问诊、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改革”和“基于学情撬点的本真课堂”课题研究,落实梯级发展、分层培训、骨干强化、学科培训等研训机制,实现教师个人基本素养的大幅度提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从而有力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

  我个人将继续坚持课改,巩固和发展“思辨课堂”“深度学习”等课改果,

  认真听评课,继续探索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高效上课模式。在备课组内加强集体备课,遵循学校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先备——集体备课——个人再备。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分层布置作业。及时落实反馈,作文提倡面改,同时注意打牢基础知识,抓好底线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信地学习。根据文体特点,将八年级上册内容进行单元整合。而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每周进度,每周四利用集备时间确定下一周的具体教学内容。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尽量做到常反思,常总结,力求做到“减负增效”。

  落实“双减”,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要做到真正‘双减’,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国家的发展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真正让思辨精神引领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加强德育教育,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优秀思想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创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着眼点,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留守儿童的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劳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