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成长起来。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时也对学校教学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觉得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自主阅读及理解能力很差,课外延伸阅读领域更是一片空白。对此,我百感交集。这一点应该引起小学教师及家长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一、揭示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似乎把目光聚集在计算机和精彩的电视节目上。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虽然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电视节目五花八门,但是和读书比起来,意义大不相同。读书不但能够汲取大量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养,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汉朝大学问家孙敬“头悬梁”、战国著名政治家苏秦“锥刺股”的读书精神着实让人敬佩;晋代车胤“囊萤映雪”、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毅力有谁能及?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少有人去发愤读书。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老师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轻视阅读,家长也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学生课内外阅读量不足。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多次提出明确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呼吁家长配合学校一起行动起来,重视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 二、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内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喜欢主动阅读,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乐趣,进而喜欢阅读呢?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首先,应该召开家长会,倡导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读书氛围。起码在家庭的某个角落要有一个专门的书柜,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读书需要。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如果孩子能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长大后也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家长最好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讲书中的感人故事,交换各自的看法、心得、体会。鼓励孩子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家长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成就感,自然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学校更应该为学生搭建师生同读书的平台。学校再贫穷也不能让书源匮乏。阅览室应该全天为学校师生开放,图书资源应不断更新,让学生不断汲取新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另外,班级必须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孩子在班级随时都会有书读。建议学生捐助图书,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教师需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广泛交谈的时间。可以利用早自习、班会课和自习课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心得汇报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我的阅读我做主。 阅读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孩子的性格不同,喜好不一,只要孩子选择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不要强加干预,不能勉强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读书,否则,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对读书失去兴趣。 (三)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孩子毕竟每天大多数时间在课堂上,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时刻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年级高的儿童可以多设计悬念,让孩子感到意犹未尽,产生渴望阅读的愿望。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生很容易接受的问题,引起学习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和课程需要,选择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策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同时有意渗透和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补充,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间久了,兴趣削减了,重视阅读又成了一句空话。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将来的人生更精彩、更成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盲目地去做总会收效甚微。对于年级高一点的孩子,在有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读书前按照当前需要制定好阶段性读书计划,明确读书目标,然后开始去读书。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 (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去读书。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健康、向上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来读。 (三)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重视孩子的课内外阅读,最好给他充裕的阅读时间。读书时需要耗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的,如果每天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就会无暇去浏览群书。当前中国小学生有沉重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父母望子成龙,老师望生提高分数,至此,如大山一样的学习任务压得孩子喘不过气起来,再加之父母给报的补习班、特长班,孩子是人不是神,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让孩子充分地阅读,教师和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减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四)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读书内容。 多读书固然重要,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更重要。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理解能力不断加强,但是,书中的很多地方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如果学生有问题提出,教师应该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应该在全班展开研讨,以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 (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既要重视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指导学 生做好读书记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写读书笔记,把读书中遇到的精彩内容或好词佳句摘记下来,便于以后应用到习作中;写读后感,把读书感悟及时抒发出来,既锻炼了习作能力,又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吸收处理;还可以在书上做批注、注解等。教师要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去读书。 (六)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如快速浏览法、重点精读法、读书摘抄法、类比读书法、联想记忆法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反馈。 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提供一个读书交流反馈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读书的自信心,学生通过交流反馈,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起来。 总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作为农村教师,我们应该从零起步,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构建师生共同读书、共同进步的书香校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下一篇:教师应该如何管理学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