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在阅读教学课堂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最佳时机,采用电教手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采用电教手段,一是能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二是借助电教,理解词语的意思,更有利于读懂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三是发挥电教的优势,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电教媒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提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开国大典》是一篇描写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场面的文章。但由于年代较久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当时那种气氛和人民当家做主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播放了当时大典盛况的录像,增强了直观性,此时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学生身临其境,情绪高涨。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激发了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了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盛大场面,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二、助电教,理解词义,读懂句子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但是词句的意义是抽象的,小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借助电教手段提供的具体形象的视听材料,可以使抽象的词句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通其义”。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参”的活动状态时,文本中出现了“蠕动”一词。这是一个新词,它生动地描绘了海参的活动特点,也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那如何让学生得以理解和感受呢?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基本上都是“爬动”、“走动”、“游动”,寻找到的都只是“蠕动”的近义词,很难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很慢很慢的“动”。像“名词解释”这样的词义阐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此时,我播放有关海参蠕动的录像,让学生先看录像,看海参是怎么动的,边看边提问:“海参在干什么?”这个时候,学生有了直观的刺激和感受,自然脱口而出:“蠕动。”这就表示他们已经理解“蠕动”的意思了。我追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蠕动的?”学生答:“毛毛虫、蚯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动态的录像中,学生感性地对“蠕动”一词加以形象、具体的理解,加上我的适当追问,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运用,相比在第一次尝试教时学生找到的那些近义词,可以说学生这次对“蠕动”的理解、体会更深刻,也更标准。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对于“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学生很难理解这句话所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教学时,我利用课件出示这一现象;只见那叶子绿得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微风的作用下,阳光好像在绿叶上跳跃。借助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在这样直观、感性的画面中,学生体会到了这句话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三、发挥优势,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虽然作者描写得生动具体、美丽富饶,但是,离大海很远的农村孩子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景象。教学时,我使用电教手段教学,展示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海底有威武的大龙虾、懒洋洋的海参,甚至有“一半是水,一半鱼”的壮观景象,更妙的是使学生理解了“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的比喻。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叹:西沙群岛的确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课件文字的显示,图片的插入和展示到音频、视频的播放,自始至终都是动态的显示与色彩、声音技术相结合的过程,这样动静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对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电教媒体要不断实践、创新

  在农村小学,现代电教媒体刚刚开始进入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从中找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体现自己的上课特色。如有的教师在课件的使用上,完全依附学校现有的课件,认为一“触电”就有用,整节课花花绿绿,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大饱眼福,却不知道讲了什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当然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备课,设计出化静为动,显示事物发展过程,能突破教材重、难点的课件。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在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山里的孩子较少用多媒体上课,于是上课时新奇多于学习,往往只顾着欣赏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却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造成课堂效果并不理想的局面。不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外界的事物,对他们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都有很好的帮助。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教学效益。它,无疑是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总之,农村小学的现代化教学刚刚起步,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电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是适应儿童心理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当然在具体操作运用中,要把握一点,即根据电教媒体的不同功能和教学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握好语文阅读课的“量、度、质”,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