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一、学情分析: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2、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们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3、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定位系统、交通与运输等日常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教材内容: 本册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运动着的世界”是全册的起始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同时,本学期以查阅资料、制作资料卡片为能力训练的重点。 “动物的运动”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形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位置与运动”单元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力与运动”单元的学习,开始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昼与夜”单元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探究一天中太阳运动的模式,测量记录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本册的综合单元,选择与“运动”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和运输,鼓励学生对常见交通工具进行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展示会”是本册的结束课,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本学期学习成果的舞台。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5、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 来源 初中教师 网 w w w.9 1 0 w.N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