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实践中的“初中生物课堂导入”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22-08-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文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讲了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方法,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常见的导课方法,学生易于接受,从不同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效果较好。

  关键词:导课 方法 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如果能在上课时紧紧抓住他们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后面的讲课好的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曾经精心设计自己的导课,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曾经有以下几点小尝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算有所帮助。

  一、故事导课法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但动手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等特点。利用故事导入法,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扩展,联想变得丰富,能主动投入到心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讲到八年级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中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时,我给他们讲了民间故事,《女娲补天》、《亚当和夏娃》、《盘古开天地》等故事导入新课。

  二、用身边的事例导课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很紧密。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这一章的知识,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的生物学知识很多。在讲第3节吸收作用时,我上课前拿杯水给教室的植物喝,直接把水倒在了叶子上。并且提问学生,人渴了要喝水,植物渴了也要喝水,我直接倒水给植物喝,我这样做对吗?学生回答说不对。我又接着问:“那植物渴了要怎样喝水呢?”学生接着说:“靠根、叶。”我马上接下去说:“植物究竟靠根呢还是靠叶呢?”通过今天学习本章的第3节《吸收作用》,我们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通过了这个事例我顺利导入了新课。还有在讲七年级下册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讲眼睛时,我引入身边的故事,盲人的眼睛为何看不到东西。在讲耳朵的结构时,我引入有一个小孩犯错误了,他的妈妈就拧他的耳朵并体罚他,请问他的妈妈拧他的耳朵对吗?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小孩的耳朵吗?经常掏耳朵好吗?等等这些与耳朵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三、成语导课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中蕴藏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适时恰当的运用成语能够把抽象变形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用到了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但从生物学角度讲,他里边蕴含着一条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那么,什么是食物链呢?这条食物链是如何构成的呢?学完了本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另外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1节《反射的类型》时,用成语望梅止渴导入的新课。讲反射的类型之前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望梅止渴。看完让学生看书看反射的类型,看完了分析故事中属于何种反射类型。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还用到了成语,惊弓之鸟、画饼充饥、老马识途、毛骨悚然、怒发冲冠、鸡皮疙瘩、等成语完成了本章的教学。

  四、复习导课法

  复习导课法是大多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本节课与上节在知识上联系比较紧密时用的。例如:在讲完七年级上册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时,我就用了复习导课法,导入了第2节课《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生在学第1课时,在声音、图片、录像资料等的多媒体环境下走进了生命世界,走进了行行色色的生物。并且认识了很多种在书本上没见过的生物种类,知道了生物的家族中70%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知道了种类繁多的生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成员。学生在复习这节课的基础上,接着我又说,形形色色的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又如在讲到七年级第3章《细胞》、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时。也用到了复习导入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细胞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有了了解、认识。知道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衰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有新细胞在形成。通过复习提问,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接着学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还有讲到七年级下册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时,也用到了复习导课法。因为这两节课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学生学完了第1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通过复习直接导入,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组织又是如何构成生物体的呢?通过今天学习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再有,七年级下册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时,讲完第1节《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讲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时,通过复习第1节《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种子的形态变化》,导入本节课营养器官的生长。

  五、设疑、深思导课法

  在上课前通过设疑、让学生深思,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观察思考。在讲述七年级上册第2章《探索生命》讲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时,用到了设疑、深思导课法。通过课件展示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过程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围绕老师设疑讨论交流。设疑问有:弗莱明是怎样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的?弗莱明对偶然发现的问题有没有视而不见?他针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怎样的假设?弗莱明是怎样验证他的假设的?经过多次试验,弗莱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医学有什么重大的影响?让学生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过程。激发了科学探究热情,增强科学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最后请同学总结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总结,教师利用课件打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总之,生物导课是一门艺术。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视与否,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成败。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精心设计自己的导课环节,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导课方法,激活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良好的导课环节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命、充满活力。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真正爱上生物课。真正让学生做到想说爱“你”很容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生物课堂生活化    下一篇: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