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8-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不在身边,正是需要父母精心呵护关爱的年龄,因为没有亲情陪伴很多孩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应对策略

  我国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的是精神文明的缺失和心灵匮乏的空虚,孩子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思想不可避免的也复杂起来,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大人及时的教育引导,很多孩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安全问题

  尽管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辈看护或者寄宿制辅导班老师监管,但是,这些看护者无法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根本起不到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和监管力度。他们一般认为,我只要每天给了孩子吃好穿暖,定时接送孩子上学,询问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就是尽到了监护职责了。当周末或者节假日没有老师参与的生活和学习的时候,孩子就成了自己的主人,自由散漫,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留守儿童往往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惦记的攻击对象,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心理问题

  为什么国家领导和社会一再强调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存在?为什么留守儿童成为社会性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是经过长期的事实证明了的。实际调查表明,父母双方或者单方看管的孩子和爷爷奶奶辈长大的孩子,亦或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寄宿制辅导班长大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完整性。因为留守儿童这个年龄段正是需要父母在身边,遇事能及时和父母沟通交流,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这些孩子亲情严重缺失,这些孩子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走极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没有上进心等一系列教育和性格缺陷都是留守儿童走入社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3.生活问题

  为什么农村孩子会成为留守儿童大军,是社会高速发展给农村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是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生活迫切需要跟上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家庭条件限制,农村靠在家务农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青壮年不得不离开家乡,抛下孩子外出打工赚钱。当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后,孩子和老人就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许多留守儿童不得不小小年纪就开始在家干活,还得听老人日复一日的唠叨生活的艰辛和家庭负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犹如拔苗助长的小秧苗,过早的家庭劳作和负担对孩子的教育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4.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最终会体现在其学习上,老师和家长沟通也是收效甚微的。即便有的父母心中着急,远程视频电话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还是在辅导班生活学习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是散漫的,无纪律性的居多,长期的放养学习方式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不想刻苦学习,懒于努力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式也不正确,学习成绩自然不会优秀,老师会批评,家长会指责,学生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教育甚至是深深的憎恶,留守儿童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留守儿童往往会成为社会的“害虫”,家长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政府层面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

  2、家庭层面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即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3、学校层面

  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第二,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社会层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可作为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研员应该如何听课评课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