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以问题引领数学课堂,让思考成为习惯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9-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思考。依托《课程标准》,历经多年实践探索,我努力打造以问题为引领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发现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

  一、有效预习 设问激发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问才有目标和方向。于是,课前,我安排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预习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记下来。在预习《百分数》这课时,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活中的百分数都表示什么含义?一个个问号留在了孩子们的小脑瓜儿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成为了学生思考的动力。

  二、主动探究 解问经历求知

  求知的过程一定伴随着求问的过程,所以,数学课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把握课堂生成。如学习《扇形》这课,在学会了求90度圆心角的扇形面积后,陈彦霖提出:不是所有的扇形都是一个圆的四分之一,这怎么求面积呢?应该有一个公式才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猜测、推理、计算、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扇形面积=nπr2/360。此时,学生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上学习的小主人,对学好数学充满了兴趣和信心!在《圆的周长》一课,一名学生在求半圆周长的练习题时,先把整圆的周长求出来,再除以2,我让大家评价是否正确。一名学生说:他求的是圆的周长的一半,还要再加上直径。”那名出错的学生马上受到启发:还可以πr+2r。针对学生实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及时把握课堂生成,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有实效。

  三、课后延学,拓思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我们不但要看到知识的“生长点”,更要看到知识的“延伸点”。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延续性。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或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这就进入了延学阶段。延学可在课间或课外进行。如学习《圆的面积》这课,学生通过转化思想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求出了面积,王瑞楠同学突然说:“圆只能转化成长方形吗?能不能转化成三角形或是梯形?这样是不是也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她的话一出口,其他同学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眼睛放光,我也为她竖起大拇指,鼓励学生们研究这个问题。当晚就有同学把他们探究的结果发给我。把圆切的偶数份越多,就拼成了近似的等腰三角形,还通过计算进行了验证。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习惯!

  爱质疑,爱思考,思维越来越活跃,每次测评优秀率都在90%以上,能常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班数学学习的特色。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内需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发深度思考,释放自身潜力,数学学习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进,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好品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