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美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为科学的认识。对于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点,我是这样认识的: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地和谐地融合在同一载体中的,它是不可分割的。语文的人文性是载体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人文精神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它潜移默化地对人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它是语文的内质,是语文的神,是语文的根;语文的工具性是学习语文这一载体时必须采用的诸如听说读背写讲演练等的方法,它是语文的外壳,是语文的形,是语文的枝叶。说白了,语文的人文性是其内容,而工具性则是其形式,两者辨证的统一,有机的融合,就是其和谐之美。
  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语文就像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人文性就是这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品味、修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工具性就是这个人的高矮、胖瘦、体质等具有生物特性的身体,它们当然是有机融合在一个生命体之中的。语文也好比是人吃食物一样,什么样的食物,食物中营养的成分及营养含量的高低这就好比语文的人文性,而人需要把它吃进去,消化好,怎样吃,怎样消化,这就好比语文的工具性,科学合理地饮食,有利于人的生命健康。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这种特性,我们在理解它时不能偏颇,在教学实践中也不能偏废,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有失偏颇。片面强调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就有可能导致语文的政治功能过分强化,脱离文本空洞说教的泛化,语文德育的狭隘化,从而导致语文教育的异化。这就像一个人片面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忽视身体的锻炼和生命的养育,而成为一个身体不健康或身体残缺的人,这当然是不好的;同样,这也像一个人吃东西,片面强调了吃的东西的数量和质量,忽视吃东西的科学方法,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或引发其他的生理疾病,这当然也是不行的,而如果吃的是有毒有害的东西(学习的是不健康的内容),那更是危害大了。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就有可能导致语文的功利化,人文教育的边沿化,从而导致语文教育的扭曲变态。这就像一个人片面强调了身体的强健,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有可能退化为行尸走肉;同样,这也像只注意了吃东西的方法,忽视了吃东西的营养含量,吃的东西营养不够,喝的是清汤寡水,也会导致人的发育不良,身体羸弱。人是精神生命和生物生命的有机体,人既要心理健康又要身体健康。我们既要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又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及方法。同理,语文教育既要凸现其人文性,培育学生的心灵,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浸染熏陶,以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又要注重其工具性,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终生所需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文性与工具性辨证的统一),有机融合,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美的极至。
  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追寻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美呢?
  语文是人的语文,语文是一种生命状态,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是一种育心的过程,是一种陶溶生命深度、升华生命高度、丰厚人生积淀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浸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生命历程。以生为本和以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和谐融合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生命增加积淀,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临绝顶,才会目光远大;诵读经典,才会才华横溢。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读书读经典,学文学美文。我认为:语文教育要凸现其人文性,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容。语文教育应是人类文明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卓越智慧的精粹教育。要让儿童从小受到人类文化精华的熏陶,儿童从一开始就要读“营养价值极高”的滋养生命的永恒之书。用经典作为语文教育的载体,我们的小学语文要成为“心根语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了经典的哺育,一生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的格调和品位就高,心中满是精粹,心灵溢满阳光,永远天清日朗,人生也就远离了浅薄猥亵。精粹植于心灵还有着强大的再生功能,现在在儿童的心田撒播语言的珍珠,将来就收获经过他们内化后规范纯正的语言、高雅的谈吐、敏锐的语感;现在在儿童的心田撒播智慧的种子将来就收获无尽的才华;现在在儿童的心田撒播真善美的种子将来就收获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光辉的人格。现在在儿童的心田植上经典这棵幼苗,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成了绿色的海洋,那又会繁衍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经典是滋养孩子一生的精神养料,是孩子一生智慧的源泉,是孩子一生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孩子们在反复吟咏中咀嚼回味,学到语文的精髓,悟出人生的真谛。
  笔者不主张小学生在课堂上读简易平白的“口水文章”,不主张在其生命最宝贵的黄金时期学习没什么“营养价值”的“快餐文化”,那些内容在课外浏览即可。笔者更反对小学生阅读低俗污秽的读物,读内容不健康的书,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凸现语文的人文性,不仅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终生受用的精粹内容,还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他们倾注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感性的层面来讲,就是对人的理解、尊重、接纳、欣赏、激励、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就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蕴。
  凸现语文的人文性,同时还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要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要倡导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简简单单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要抓本体,求本真,还本色。在教学方式上倡导自然、朴实、扎实、简洁,在教学效果上追求高效。语文教学不需要故弄玄虚,繁杂琐碎;不需要花样翻新,技巧演绎;不需要涂脂抹粉,娇柔做作;不需要人为的折腾。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教育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大概有识、听、悟、议、演、练、读、背、写、讲等。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背、写、讲这四个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读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心灵净化、习性养成过程。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背除了有读的所有功能外,还有着更多的益处:它既是涵泳,也是熏习;既有积累,又有“反刍”;既是夯实文化底蕴的过程,又是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力领悟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学生生命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写和讲都是表达运用的过程。写:包括写日记,写作文,写小论文

   

,写演讲稿,写读后感,写自己的“名言”等,它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敏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它也是一种高效的语言训练。讲,同样不可忽视。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讲,有条有理地讲一大段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的话,不是零打碎敲,不是信口开河,不是瞎蒙,不是“挤牙膏式”的“磨嘴皮”。读、背、写、讲,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孤立地排列,而是有机的立体交互,视课文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它们是母语学习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是根除课堂教学满堂“问”“讲”之后而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良方,亦是回归中的一种超越。紧紧扣住这几个字,语文学习中的记诵、感悟、浸染、熏陶、涵泳、练习大都蕴含其中了。
  一句话,学习的内容要是最精粹最有用的,学习的方法要是最简洁最有效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这就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必须根植于民族土壤    下一篇: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