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论比较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比较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杨龙涛

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河南  临颍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本文探讨了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比较法

 

比较是唯物辩证法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较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法,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鉴别、比较,同中见异、异中求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1   比较篇目、选材、立意、主题

在教学《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山海经两篇》、《老翁捕虎》几篇课文时,运用比较法,先指导学生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文章中心看,五篇文章都与心志坚毅有关,但每一篇文章的体裁完全不同,立意、构思也各异。《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宣扬的是一种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名篇,题目即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山海经两篇》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则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老翁捕虎》又通过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揭示了“习服众神”的道理。通过比较使学生辨析了不同体裁的文章讲述道理的不同特点。还可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即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法表达自己想说的道理。

2   比较同体裁的文章,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春》、《春风》都是描写春天的散文,教学时可运用比较法,通过朗读讨论,比较分析两篇文章在选材、构思、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诗词十首》,阅读更多的同一题材的诗文,引领学生去领略不同作者笔下万紫千红的春天。去体会作者倾注的情感,蕴含的深意,引领学生领会同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为何写的各具特色?而不同的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何各自特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题目的作文,可以写的各各不同,而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和评价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学生的鉴赏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上升。

3   用比较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都德的《最后一课》与老舍的《第一堂课》是两篇极为相似的小说。小说中两个“教师”都在国土沦陷的一堂特殊课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中通过对两人的性格、时代、环境、情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更深刻的发现,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有细微的差别:哈墨尔先生的痛苦是一种“悲愤之痛”,是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老师;而祁瑞宣则从头至尾沉浸在“耻辱之痛”之中,老舍先生通过细致刻画老师的内心世界,让他在看学生的同时把内心情感自然流露出来。经过对比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准确。另外,分析孔乙己与范进、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等人物形象,不使用比较法更是难以想象的。

4   换词、删词、变序等的比较,充分赏析语言,品味词藻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换成其他词就没有原作那优美的意境了,这样的换词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同义词在程度、范围、语气、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细微差别的。《中国石拱桥》中有这样一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如果删去“当时”一词,整个句意就变为这座桥的石拱,现在还是世界上最长的,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学生会在这样的比较中体会到说明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和欧阳修因倡导改革而被贬之后的发愤之作,在语言上细细体味两者同中有异,各臻其妙。《岳》文语言造词精辟、句丽辞畅、抑扬顿挫、参差溢美《;醉》文常用长句,“也”字句多,音韵和谐、明快悦耳、错落有致。这样的美文通过比较教学更能使学生欣赏到文章蕴涵的精华,体会到作者那不可言传的内心世界。

第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比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讲、议、练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引导点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作基础,比较就无从谈起;同样,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的比较就容易陷入盲目之中。可见,比较阅读法是建筑在“学导式”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多方面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老师更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发掘他们求知的内在潜力。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长江》和布置阅读《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三篇写景散文时,就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的同异。通过比较,学生懂得了“文无定法”,但有规可循;选材的角度、写景状物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都殊途同归,关键是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景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诸如形状、颜色、情态、音响等;景物描写的作用虽各不相同,但却都是为主题服务。可见,运用比较阅读法既可帮助学生确立明确而清晰的概念,使之分清事物的异同,又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给他们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运用比较法,其挈领与否,得当与否,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务必通盘熟悉教材,善于择要而比。比较法的主旨,是启发学生“多思”, “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方面,以提高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广泛参加之上的,要为学生留有“教学空白”, “教学间隙”,让学生驰骋其间,教学才能达到最优化程度,使学生学得活,解得深,记得牢,用得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灵活导学,激活语文课堂    下一篇:简谈高考作文审题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