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浅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浅谈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认识和做法。
一.巧设疑问提问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就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以此来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波澜。如在讲《荷塘月色》时,教师在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文后,接下来可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联系?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为了寻求答案,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表现出一种自然美、意境美,更显示出作者的人格美。这种开篇设疑提问,不仅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打破了传统的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陈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为上好本堂课开了个好头。
二、 设置矛盾提问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一把钥匙,因此用矛盾来提问,可以引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兴趣,并使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力量。 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开篇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是什么意思?”(生: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生: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可见,巧妙地设置矛盾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化难为易,分层设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我在学生讨论完人物性格特点后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依次提出:1、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讨论,你认为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哪些?(善变)。2、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表现出来?(变得快—瞬息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变得蠢—理由荒唐)。3、他虽然"善变",但由哪一点始终未变?(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本性未变)。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位警官既不变又善变的呢?(将军的权势)

通过以上步步深入的提问,学生们逐步明白了小说讽刺的锋芒并不仅仅是指向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而且还直指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沙皇 阶级的黑暗统治。。

四. 制造悬念提问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牵挂,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寻求答案的心情。这样的悬念设计有一种很强的感情冲力,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带着好奇和紧迫的心情去学习课文。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束语:“同学们,林冲在大火中到底是不是被烧死了呢?假设没死他又会到哪儿呢?要想知道答案,请你们自个儿到‘风雪山神庙’去看个究竟吧。”通过制造悬念提问,留给学生无穷遐想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 使学生在设问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课堂效率的提高的重要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合作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思维享受的艺术——浅谈语文课堂提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