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以语文为媒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浅议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为媒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浅议

                  王泽辉

(四川省古蔺县双沙镇山村小学  四川 古蔺  646506 )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其中重点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对在语文教育中提倡人文性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一门语言的简单掌握,同时还是对民族睿智、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中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并力求实现以该学科为媒介,努力拓展学生人文精神,最终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这正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1   语文教育中强调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学科这一双重属性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已超越了单纯的工具属性,如何依托语文学科,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当下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那么,所谓人文素养,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有精到的见解,在论述到素养与知识的区别时龙应台强调: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可以量化。只有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其生活与行为中后才能称为素养。人文素养,则是在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学科到了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即是对人的关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陶冶、道德的教育,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弘扬人文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加上语文学科本身即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如语文本身的人文性、情感性、生命感、思想性、精神性等,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要使语文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水准,而这一切,也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内涵。

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1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达成的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体现人文素养的方面有:

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这里,它提出的是道德情操、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生动而具体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这里,它提出的是学生们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多样文化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要开阔文化视野,博采众长。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提出的是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它提出的是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总体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特别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条生动地体现了读书与做人的统一。

3   四步走提升人文素养

和知识性学习不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老师春雨润物般的感化,整个过程特别需强调循序渐进。

第一步,培养爱美情趣,打下人文素养的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怀,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且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指导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使得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步,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

指导学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且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第三步,注重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以此深刻领会优秀作品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

第四步,强调主观感受,加厚人文底蕴。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吴蔚平.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32期

施笑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但保云 钟俊.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

谭术良.新课改中语文人文素养提升策略.中学语文.2007年第8期

杜丽英.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月

宋世禹.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科技咨询.2007年第5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低段写作指导策略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