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师讲解语言的转化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师讲解语言的转化

 张美娟 王效芹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实验中学分校  山东  临沂276012

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    山东   临沂27600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能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丰富、发展和转化,要灵活、有效地进行讲解语言的转换,以保证学生更为深入有效的学习。

课堂讲解就是要使语文学科的语言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把语文学科语言进行恰当的转化,以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接受。这种转化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和发生某些语言性质的变化,使语文知识普遍化,才会被理解和接受。因此,讲解中,将书本语言口语化,普通化是重要的技术环节。正是普通化了的讲解语言,在课堂上起着辅助理解、活跃教学气氛、沟通教与学关系、激励教学过程的作用。

1   从教科书语言向教案语言的转化

教科书语言,即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语言。把教科书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过程。实现这一转化的前提是教师对教科书语言进行感知和理解,进而对教科书语言的思想内容加以同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形成教案语言。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

    寻找语言的吻合口径,教案浯言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科书语言,因此,在语言形式 、语言习惯等方面对接时,必须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吻合;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增、减、删、改,即增加一些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而教科书中没有的语言,改换学生必须掌握而又较难理解的语言;精选例证,使语言简约化、形象化,讲解中的例证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化解疑问,顺利领会掌握基本原理;形成教案语言,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揣摩,去粗取精  加工组合后,教师用简捷明了的文字表述出米的,就是教案。

    教案语言与教科书语言有明显的不同。增加了引语和过渡语及结语;有了自问自答的对话语言形式;有了重要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教案语言在数量上大大简约,形式上更加有序,语言更具可接受性。同时带上了教师的个性特点。

2   从教案语言向预备性教学语言的转化

    这一转化是对教案语言进行感知理解和语言转换的过程,教师以想像中的学生为对象,以内部言语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对教案语言进行试用,往往以默讲的形式出现。这种在人脑中已经形成而又未向学生正式讲授的语言形式,称作预备性教学语言。这一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有:

    第一,排除障碍、确定语义、形成语势。教师重温教案时,又会出观许多问题和难以确定的东西,需要进一步地确定和选择。在默讲中形成“语势”,即模拟课堂语言,在假设的课堂情境中调节语言的强度、速度、声凋和表达方式。

    第二,调整语序。课堂语序设计时,可以适当移位,即对—个概念、—则定理、—句话在讲解时拆散分析、前后移位。当然,移位时语言结构要协调合理,语法结构符合规则,不能造成误解。

    第三,语言的引申和扩充。预备性教学语言从量上看要比实际给学生的大得多,这才能算作充分的准备。这种引申与扩充,靠备课时的课前准备,还要靠原有的水平基础。可以说教

师的学历水平和平时的自我充实,就是最好的课堂语言引申、扩充和储备。

3   从预备性教学语言向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课堂实际情境与预备性教学语言的矛盾、教师在课堂上处理这一矛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处理。

第一,准确反馈,及时调整,保证语言信息交流的畅通。反馈调整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答问与表情流露,确定学生的理解程度,然后调整语言的难易。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以及学生笔记的速度,调整语言速度。

第二,把握适当的“度”,保证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在简与繁、多与少、深与浅、快与慢、高与低等方面,都会出现“过”或“不及’’,都需要找的到“最佳度”。

    第三,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这里指的是教师的语言活动、非言语活动以及借助其他媒体的一切传输信息的方式。

4   从课堂语言向辅导语言的转化

    学生在接受来自教科书、教师传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与体验后,要经过学生的主观变换,然后进人运用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作业、练习、操作、答卷中的问题,依然需要教师的讲解。这一阶段讲解使用的就是辅导语言,在学生练习和操作中,教师的辅导讲解是必不可少的。辅导讲解时,语言要突出诱发性、点拨性、激励性、精当性、针对性。对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语言。作业的讲评,要富有鼓励性,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讲评中获得完成作业的快乐和满足,激发起上进心和进一步的成就动机;要公正、全面,不带任何个人偏见和主观倾向,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语言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成绩与进步,不仅要加以肯定,还要分析学生取得成绩与进步的原因,启发别的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错误与缺点,不仅要指出并进行纠正,还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病根”。教师的辅导语言是最为灵活、最具有检验性的教学语言,因为这一阶段的讲解语言大都是随机的教学语言,都是临时准备的,是平时积累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种演示。

 在新课堂中,不可知的、不易控制的因素明显增加,教师经过几次语言转换的讲解稿,很可能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与学习个性的差异而不能使用。例如。教师准备好的,认为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难点,很可能学生已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并已经掌握,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转换中;还必须有灵活的准备,如进行多种假设情境中的转换练习.进行转换方式、转换时辅助事例、语句等的储备等等,以便灵活运用,进而真正有效地通过讲解来化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障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与反思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