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朱一凡

浙江金华艾青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15 

 

摘要:语文教学中,旧的教学模式圈住了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教学变成了一汪死水。新课改提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烈呼唤教师与学生自主意识的回归。笔者就教师与学生丧失自主意识的原因及学生自主意识的回归作一分析,以期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春花年年开”。

关键词: 语文     新课改     教师     学生    自主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的重任。置身于知识至上、教材权威的旧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老师带着镣铐跳舞,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的奴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应该是最宽容的,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应有教师的”我思”,更要有学生的”我思”。语文因自主而精彩。 

高中语文新课标题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主权还给了学生,终结旧教学模式中“一言堂”、“满堂灌”。新课程強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

1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需要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但语文的课堂教学平等开放不可变成学生的无序混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放任自流颠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扮演着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角色。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但这种作用也不是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而是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品质的重任。而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业务的提高,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人格魅力的塑造。教师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魅力,学生才能被这种品质所吸引、所感染,并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落到实处。

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培养

当然我们尤其要警惕以教师之“主导”剥夺学生的“主体”作用。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器皿,把学生当成接受刺激得以驯化的动物;采取科学主义的文本诠释方法,肢解课文,追求答案的标准化,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文本解释上过于追求“大一统”。如果这样,我们明显与新课标提出的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不符。高中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霍巍认为“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郭思乐教授提出:"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自己如何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更为智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建设者、接班人。”高中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提供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于漪老师解读为要有“欲在今天想到明天”的现代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是新教材,关键是课堂教学。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由主动的学习发展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众多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形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有学者言:“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让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这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主。

罗杰斯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他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为此他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主张形成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教学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其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从根本上讲,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情感的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如果不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那它就是空虚、无意义的学习,是失去人性化的学习。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借助自身学科的文学情感的特殊性,注重教学方法,发挥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情感的愉悦,也必定会使学生在乐学中树立自主意识,增强接受知识的能力。语文教育中的健康情感要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桂花:《听郑桂花老师讲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田建国:《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傲慢与偏见》中婚恋观    下一篇:化零为整——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