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                                   三八小学  林艳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工具性绝对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新课标并不排除工具性,而将其与人文性放在同等的位置 ,肯定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地位,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就无从谈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语文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上执着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字音的准确、字义的理解、字形的掌握与书写的方法等到方面不能忽视。但是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人文相辅相成,有机整合。在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中,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这样我们将训练落在实处时,又相机整合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文化渗透,将这些因素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交织,让学生获得心灵与情感的积极体验。通过语言学习的实践过程、心理上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与物、事与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并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会伴随在学习过程中,促使人文性真正落在实处。  当然,现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应面面俱到,一篇文章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需要训练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走进课标,解读文本,让文本“感动”自己,当文本的整体形象和精神“感动”了自己,当汇聚这些形象和精神的语言“打动”了自己时,教师在解读文本中做到即见“森林”又见“树木”,那么一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就会自然浮现出来,这些“点”可能是文章中能够“牵一发动全局”的地方,可能是值得玩味品评的精彩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咀嚼中对文本了然于心,从而获得文本的精神滋养。在确立训练点时,要考虑到学段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还要考虑到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善于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想像,激发孩子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运用语言这把“钥匙”去感受体味文本蕴含的人文美、精神美,获得语言原来如此精妙绝伦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热爱我们的语言,并且从中获得语言积累、运用的启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式,企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零为整——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新理念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