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高考考生作文情况浅析与高三应试作文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赵俊
   (此文在1996年5月在普教研究会语文第三届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我曾参加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评卷工作。因此,对整个作文评卷过程及考生作文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尽管去年我省对考生作文的要求有所放宽,作文成绩普遍有所提高,但从考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令人忧虑和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 对所给材料如何使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
二、 九五年高考作文是给材料作文,材料是一篇寓言诗《鸟的评说》。要求是根据此寓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鸟与鸟的对话片段。另外,则要求据此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小作文暂且不论,单就大作文议论文而言,我们的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材料,甚至将材料抛弃,只字不提。其表现是:1、通篇不见所给材料;2、将材料原封不动地搬到作文中作为文章第一段;3、开头只引一点儿,中间不扣,结尾不收。如此作文,如何能体现出是给材料作文?如何能是作文结构紧凑,条理清晰,无懈可击呢?
三、 不善于挖掘、提炼并进而选择论点。
九五年高考作文所给材料如下: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鸟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鹜远
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
    从所给材料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组组合性材料,对于组合性材料的身体,我们所作出的最初的反应应该是:论点的提取要从材料整体去考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不能偏执、狭隘,顾此失彼。这就好象数学中的集合问题,要想找出两个或几个集合之间的联系或共同点即交集,就必须把这几个集合放在一起作比较, 进行整体考察。就上述材料而言,可以挖掘、提炼出的最简单的论点,显然是“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然而,假若再引申一步思考,还可以挖掘、提炼出一些别的论点,如:
“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
“要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任意指责别人,是不礼貌之举”;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假若再换个角度,从被指责者方面考虑,还可挖掘、提炼出,如:
“对别人的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攻讦自己者,不必斤斤计较”等。
    如此看来,从材料中提取的论点不只一个,角度有很多,从中选择一条立论,就易做到新、深和不落俗套。而从我所接触的考生试卷及通过其他阅卷教师了解的考生试卷的情况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善于甚至不会提炼、选取论点。比如,有的考生的作文题是这样拟定的:《我们追求美》、《什么是真正的美呢》、《鸟的故事》等,他们不但没有把握住材料的中心,甚至将文搞错了。再如有很多考生并不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并把一部分的表面意义作为文题或论点,以致偏离整个材料的中心。如:有些考生抓住材料前两句,将题拟为《不要做懦夫》;有的则截取三、四句,并据此拟题为《不要好高鹜远》,如此等等 ,将作文材料随意肢解,脱离材料中心,以致偏题、离题。
四、 作文平板枯燥,语言缺乏训练。
    这一点是考生作文中存在的最普遍,也是最显著的问题,可以说是他们作文的通病。其表现是:语言生硬、贫乏,车轮子较多;或如流水帐,平板无味;语言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议论缺乏条理性,错别字情况较严重等。当然,高考中时间紧张,学生心理有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生作文的协作。但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并不在此,而是跟考生平常缺乏必要的和有效的作文写作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论据(或联系实际)与所立论点脱节,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有的考生甚至故意拔高主题,极力想当前实际靠拢,牵强附会。
    以上是我在九五高考作文评卷过程中所深有感触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进而重新审视应试作文教学问题,并继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们知道,语文高考的得分中作文分数举足轻重,占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强,因而同仁们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对当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估计、猜测历来都是花费了极大的精力的。然而,由于这种估计、猜测的出发点都是跟在高考命题组的指挥棒后面消极、被动地亦步亦趋,所以其结果也是心血费了不少,如愿以偿者甚微。更有甚者,在当前的饿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两个“观”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在主观上忽视作文的教学和写作,舍不得将较多时间投到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去。有的中学甚至仅靠考前一两个月时间来突击作文,搞冲刺性训练,即使是“不快也光”,但也只能是“光”而并非“快”,如此怎么在高考中稳操胜券呢?另外一点是,学生在客观上缺乏经常的、必要的、系统的和有效的作文协作训练,往往理论学得多,实践搞得少,从而造成一种“眼高手低”的不良现象。基于此,我认为,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写作训练,尝试作文教学改革,完善作文教学机制,研究高考命题和高考评分规律,并运用其规律来指导考生进行高考作文的准备工作,变消极为积极主动,这也许倒是一条挽救当前学生作文危机的出路之一。而这些作文教学途径的最终完成,并取得成效,得有赖于对作文教学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参阅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和试验,我认为进行高三作文语文分项教学改革,把作文教学同现代文、文言文教学并列起来,重新以新的高度和视角来审视应试作文教学并进一步改进完善之,则会对提高高三应试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 正确认识语文分项教学
    语文分项教学已不是一种新鲜事物。目前,已有很多地区的中学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尝试,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笔者也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这种作为教学的优势和裨益所在。
(1) 语文分项教学把语文教师从以往的对语文学科大包大揽的繁重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
    传统的高三语文教学是教师包班制,一个教师包一个或几个班的语文全部教学工作。也就是说,这个教师不仅要备现代文、文言文的课,还要备作文课,既要系统地进行现代文、文言文的教学和复习,还要进行作文的教学与批改。这样,未必不造成教师重视现代文、文言文而轻视作文的倾向。因为一个教师能量、精力有限,有不能分身以照顾全局,因此只能“舍鱼而取熊掌”了。如果进行语文分项教学,就会避免“舍鱼而取熊掌”之憾,因为分项教学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单一化,即教现代文的专管现代文的教学与复习,教文言文的专管文言文的教学与复习,而教作文的则专管作文的教学与批改、讲评,这样就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真正能够使教师发挥自己在某方面的专长,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搞好自己所分管的单项教学任务,省了精力,有能对这一方面的知识钻的透、深,从而提高这一方面的整体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 把作文作为平常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日常教学程序中,会使学生重视作文的学习和写作。
    在以往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观上忽视学生作文的写作和训练,认为作文不好讲,提高幅度小,成效不明显,花的气力大,甚至认为作文与现代文、文言文相比不重要,轻视作文教学,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认识上的错觉,使他们陷入一种误区,以至于产生“平常作文的写作训练纯属浪费时间”、“作文好对付,到时怎么不打个三十、四十分的”等侥幸心理。如此,久而久之,则会造成好学生“眼高手低”提笔忘言;差学生对作文陌生,不知所措的消极后果。如果进行分项教学,拿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作文系统的、必要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会使学生平素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心态,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二、 分项作文教学要注重方法,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分项作文教学的模式不是固定的,但需注意不断地探讨、改进以及补充和完善,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并利于考生高考。分项作文教学如果搞得不好,同样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这就需要避免作文教学的禁忌。
(一) 分项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明确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和训练重点,结合高考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全面考虑,从盲目性、随意性中走出来,使作文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做到系统化及点面结合。同时,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多练题型,善于估计,从而为高考做好全方位的充分准备,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
    比如,按照作文教学的实际课时与进度,完全可以这样设想教学:
命题记叙文的审题
记叙文的审题 材料记叙文的审题
审题命题议论文的审题
议论文的审题材料议论文的审题
记叙的训练
描写的训练
记叙文写作 抒情的训练
记人、记事记叙文写作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
论点的确立杂感的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论据的使用 读后感的写作
论证方法的运用评论的写作
驳论的写作
说明文特点
说明文写作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应用文的写作
缩、扩、改的训练
    当然,还可采取有别于上文教学体系的其他灵活方式进行教学,但需指出的是,每种文体的写作虽有计划性,但不能面面俱到,平分秋色,而应本着“突出重点,兼及其他”的原则灵活进行处理、教学。比如,根据多年来高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加强对议论文、记叙文两大文体,尤其是材料性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同时不忽视其他文体,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跟追”为“主动出击”。
(二) 在作文教学中避免“三重三轻”现象
    “三重三轻”即重空乏理论、轻具体方法;重写作数量、轻写作质量;重学生作文,轻教师讲评。
我认为空泛笼统的作文指导脱离学生实际,不如针对具体题目,入境点拨,以示具体作文法。
首先,要进行全面、正确而又简明扼要的审题指导,分析题目,阐明问题范围、要求和侧重点,旨在提高审题能力。
其次,从写作内容、结构安排、技巧运用等方面指导写什么、怎么写,提示写作途径,引导作文思路,给学生以启迪。
第三,按照写法导引中列出的某一写法,教师“下水”作文,给学生以具体实感,提供范文。
    此三者之有机结合融指导性、示范性于一体,诱导启发,举一反三,使学生切实掌握作文要领。
    重写作数量,轻写作质量亦是作文教学与实践的大忌。这就好象生产产品一样,产量再多,但质量不合格,也是不受顾客欢迎。因此,把好作文质量关尤为重要,写一篇当一篇。否则,浮光掠影,疲于应付,追求数量,不计得失,写得再多,亦大无益。故作文的教学与写作在“精讲多练”的原则指导下,要抓重点,讲题型,促消化,重成效,切忌为求数量而做无用功。
关于“重学生写作,轻教师讲评”之不良现象,我不想涉及太多,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因为光写不批或批了不评,缺乏指导与点拨,会使学生永不知其作文之不足之处。如此作文,等于白作,焉能使学生作文水平改进和提高?
总之,“重三轻三”现象不可忽视,否则作文教学将失去意义。
(三)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创设作文情境,善于指导学生摒弃定向思维的陋习,对议题进行角度透视。
    面对具体文题,学生易受定向思维的局限,只见一斑不见全豹,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文体进行角度透视。所谓角度透视,就是全面分析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找出可以进行写作的多种角度,从中筛选最优的一个,观全豹而定一斑。这也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挖掘、提炼论点的一个好办法。例如,有道作文题要求读《执竿入城》的笑话写一篇读后感。这则笑话的大意是:有一鲁国人执竿入城,竖拿,竿长城门矮,入不了城,横拿,竿长门窄亦入不了城。这时,有一老者对这个持竿人说:“你何不将竿折为两段入城去?”持竿人听后照行入了城,但竿折为两段已无用了。对于此则材料,选取什么写作角度,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决定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以把材料放在思维的聚光点上,发散想象,多角度分析。
    从执竿人角度分析:(1)执竿人竖拿、横拿 进不去,就无法了,可看出他是不动脑筋的懒汉; (2)在困难面前,执竿人盲目随从,进了城却毁了竿,遇事不分析,不研究,只知照办、盲从。
    从老人角度分析:(1)从中看出老人自以为见多识广,实为愚蠢之极,讽刺自作聪明者;(2)老人一方面自作聪明,另一方面却有着助认为乐的好品质,办法不高明是他水平有限,但他的诚恳态度值得肯定。
    从事件本身分析:(1)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鲁人进不了城,还可以想其他方法。多想想,坚持到底总会有办法;(2)只要千方百计想办法,事情总可做成,但要选择最好的办法。
    从竹竿角度分析:竖起来是一条竖线,横起来是一条横先,从两段看就变成一个圆点。竖线高过城门不可进,横线宽于城门亦不可进,竹竿成为一点,城门再小也可进去。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透视,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从多种角度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一种来写,就会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来。1995年高考题关于材料“鸟的评说”的论点的选取,就是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并今年性分析透视,多角度地选题作文。
(四) 注意抓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作文内容表达的清不清楚,有无条理,完全有赖于考生作文语言水平的高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作文语言的训练。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就某一话题看准“说得清”、“说得好”、“说得有特色”的竞赛活动。另外,还可开辟作文教学第二课堂,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训练,循序渐进,终有成效。或可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专项训练。还可举行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锻炼他们的快速思维、反应能力。
(五) 在教学中让学生摆正作文与形势的关系,把握作文分寸。
(六)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时适当联系政治形势、社会生活是必要的,这样可以突出时代特色,注入新鲜血液,使文章生辉。但对具体文题要做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地牵强附会地往形势上、生活上靠。好多学生在作文时或高考中不分文题,结尾总要写点“亮色”,落脚到政治色彩上,这种倾向,是不可取的。我们提倡作文联系形势和社会生活,但要不失分寸,自然恰当。
    总之,高三应试作文教学要和高考实际相结合,其改进和完善对考生在高考中作文能否取胜至关重要。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几点拙见,但诚望能对如今的高考应试作文教学略尽薄力,此则足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兴趣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伦理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