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关注情感预设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课标”中也有阐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学科的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美”,情感教育、熏陶感染就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就文本进行问题预设,尽管在课程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由于它只是一种隐性目标,在现今的考核体系中无法对其量化,再加上现在的学科知识容量大,知识的传递占到了教学中绝对地位,所以情感经常会被老师们忽视。
  本学期学习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同课异构,现场PK,虽然各位老师倾尽所能,但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原因很多,教学经验、问题设计、个人基本功等等,但给我最深感受的是教师情感预设的严重缺失,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下面就“情感预设”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何为情感预设
  “情感”从广义上讲是一切态度体验、个情绪体验的总和。在教学中,“情感”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内心体验、需要、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预设”顾名思义,预先进行设计。教学活动中,“预设”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以文本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所以,个人以为“情感预设”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感情,引发学生内心体验,启发学生学习需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追求,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这里强调“情感预设”也是一种教学设计。
  二、为何情感预设
  首先看看本次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中两位教者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不同的导入:
  (一)、“1.出示红旗图,这是什么?我们的国旗。
  2.视频天安门升旗仪式,每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的心情时怎样的?
  3.有一个人他用生命捍卫着国旗的尊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6分钟)
  (二)、“师:每周一清晨,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太阳,伴着朝霞,伴着雄壮的国歌,总会冉冉升起,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国旗的文章——《一面五星红旗》。”(1分钟)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救助他的事。教学中应围绕“热爱祖国”的情感线索。然而“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王崧舟老师曾说过:“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上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前一位老师的导入,尤其是视频的运用,虽然多花了5分钟时间,但是确实做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再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后一种教学设计明显未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比较艰涩。从课例中可以见得为何要情感预设:
  首先,就语文教学而言,从文本的表象看,它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叠加,是以认知为基础和途径的,但是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它是一种“人”的活动,关注“工具”的同时,也应兼顾“人文”,二者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本源和归宿。
  其次,认知和情感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认知中有情感,情感中也一定有认知,比如“态度”,虽然“心理学”将其归属于情感范畴,但在实际中它总是包含有认知因素,因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产生情感上的过程。
  再次,情感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情感可能引发学生认知,也可能中断甚至终止认知;情感可能导致学生选择认知的内容、认知的方式等等;情感是认知效果的根本保障。
  三、如何情感预设
  情感和认知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所以情感预设必须与认知预设统一起来。
  第一,在目标预设上做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既要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习惯的目标,也要有形成积极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正确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现在的教学参考书中大多将教学目标都制定好了,教者需要根据课标的基点、文本的特点、学生的起点等方面进行课时划分。但是在达成的过程中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围绕目标展开,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如《雨点》一课,目标制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就第一、二个目标来看,“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认识偏旁”、“学会生字”等等都是外显的,我们看到这些动词立刻就明白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其助学导学的优势十分明显。而第三个目标中“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则是内心的一种体验,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既不便于运作到位,也不便于评价落实,我们看到这样一类词语,有时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怎么去“激发”,不知道,也懒得思考,或者更加实际,有“激发”的时间还不如磨磨字词。所以,在目标中,制定不是最大问题,症结在于如何达成目标,在于教者的思想和理念。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的情感活动,让教学过程既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例如潘文彬老师《生命的林子》教学片断:
  师:团结合作,奋力向上,这样才可能成为栋梁之材,方丈的话真的太耐人寻味了!请大家再读方丈的话,并联系前面的内容,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方丈在耐心地启发、诱导玄奘,希望他能成为一代名僧,成为真正的“太阳”。

   

  生:读了这段话,我脑子里出现了两幅画面:第一幅是一棵乱枝纵横的松树立在灌木丛中,显得非常高大;第二幅是很多的松树都在拼命地向上长着,而且长得非常茂盛。
  师:你看到的那片林子是怎样的林子?
  生:是遮天蔽日的林子。
  生:是奋力向上的林子。
  生:是充满活力的林子。
  师:是啊,这片林子就是——
  生:(齐读)生命的林子。
  潘老师在预设中肯定有“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林子”的设计,在学生对文本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情感预设,表面上只是两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对已有认知的升华,升华为情感。反过来想,设计中如果没有这两个问题,恐怕也行,但是,学生就少了一次情感体验、思想熏陶,用潘老师的话就是语文没有做到再“语文”些。
  再如自己教学《秋姑娘的信》片断:
  师:(出示动画:枫树)小朋友,这是什么树,为什么它的叶子与众不同呢?
  生:这是枫树,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就变成红色了。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小耳朵听,秋天到了,大自然中有谁的脚步声(播放风的声音)
  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啊?
  生:风婆婆的声音。
  生:秋风来了,树上的叶子都掉了。
  师:是啊!叶子都到哪儿去啦,大家读读第七课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导入的成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导入中,教师充分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形象直观的动画投影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和学习的需求,为接下来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其“情感预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风格、言语举止、人格魅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老师,您好!》一课的导入中教者有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当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踏进这美丽的校园,当熟悉的读书声在我耳边响起,当听到你们充满深情地问候‘老师,您好!’的时候,我都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和你们一样,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是啊,是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握笔写字,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读书,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是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事。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对自己的老师说一声”——(齐读课题)“老师,您好!”
  教师用自己深情的语言和亲身经历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第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切忌功利。语文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会有很多,但是选择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适合”,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教学内容,适合于目标的达成。因此要全面达成既定认知方面、情感方面的目标,就必须统筹考虑。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如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也肯定不一样。
  如《黄果树瀑布》中有这么一段话:“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这些用来描绘形态个描摹声音的比喻,真切具体,此时教师的讲解已经无法将语言文字所传达的那种气势表达完全,对于这样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虚实相生所构成的审美空间,只能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吟味中,凭借情景去想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形成“视像”,进而获得感知。倘若反之,教师一味追求功利,在比喻句上反复讲解,在词语上不断琢磨,在背诵上苦下功夫,那么学生的情感、审美自哪儿来?教材中这一类型的课文、段落有很多,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充分认识自身价值,不要只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眼睛里不能只有分数,别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可塑性强,非常感性且具有巨大潜力的小学生。同时,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等等,这些也都是准确、恰当地进行情感预设的重要条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巧方妙法 轻松识字    下一篇:观考场作文寻作文教学弊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