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金文俊   

浙江省临海市学海中学  浙江  临海  317016

摘要:造性阅读是学生个人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独特的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当前的阅读教学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自主发现少,灌输统一的多,轻视个人体验等弊端,因此提倡创造性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探讨了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造性阅读  措施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创造性阅读是学生个人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独特的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创造性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多元理解的教学。那么,语文教学实施创造性阅读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1   对阅读方式的辨证理解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把阅读看作是能够理解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但这只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实读。还有另一种阅读方式,即创读——创造性的阅读,让读者自己赋予课文新的意义。

实读,即实实在在地阅读,是一种重复式阅读,主要是对课文进行客观的解释、复述。这种阅读,是努力读出作者的原意,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学生主要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教学参考书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种集中式思维方式,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因而,课文的意义是单一的,所有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或课程专家赋予课文的意义。只要找到这一意义,这种阅读也就结束了,在对课文理解中,学生没有赋予课文任何的意义。

仅仅进行实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不够的,应允许学生有差别的读,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创读。创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理解,就是在掌握原意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这种阅读,让学生参与到对课文的理解中,是一种发散式思维方式,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作者的原意,而且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解释他所赋予课文的意义,并合情合理,那么这一意义就是正确的。

需要指出的是,实读和创读是紧密联系的。实读是对课文进行解释,其立意主要不是创新,它力图发现课文是可读的、可理解的,通过一种可行的方法,找到作者赋予课文的意义:创读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它把实读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批判,通过批判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新颖的东西。因而,要有效的进行创读,首先必须进行实读,在实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理解。

2   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2.1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开放学习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要无条件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要学会宽容,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甚至错误,学生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要有协作意识,要把师生之间的教学看成是一种合作活动,是完全平等的协作活动;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生命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2让学生树立“文本没有原意”的思想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生存环境和观念形态的转变,也会导致读者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解读文本,产生与原作者所表达的不完全统一,这就形成了创造性阅读。强调“文本没有原意”,就是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自己先前的经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因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不会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文本没有原意的,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赋予这篇课文不同的意义,因而应激励大胆超越已有的知识框架,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对《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解读,教参分析说“木兰是一个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而我们同学中有的认为木兰的行为是一种“女权意识”;有的认为“木兰不像一个英雄,更像一个孝女,她身上体现出的更多的是孝道思想,而非爱国精神”。当然,不是说对课文的任何理解都是合理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有一定的“理由”,即学生能够说出他们进行这种理解的原因。这种理解,只是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解,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加深和掌握材料的日益增多,学生的理解当然会随之改变。

2.3教师要用个性化的理解去感染学生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高尚自主意识的思想者,应当是一位创新者。作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必须具有批判精神与怀疑精神。他的课一定能体现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作为语文教师,并不是说要没有缺点。也不是说要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人无完人.更何况语文教师也只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语文教师可以有他们的缺点与不足。但不能没有独立的思考与精神。比如读朱自清的散文《春》,并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理解:春的赞歌。结合他所处的背景、遭遇,其实还可以有这样的理解: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因此,教师的个性化理解,可以启迪学生去打开一扇扇通往语文的美妙境界的窗户。

当然,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做随意的理解和解释。也就是说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调动自己的探究性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和构建的同时,还受到阅读对象即文章的制约。阅读的再创造和文章的规定性是辩证统一的,学生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创造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探究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在阅读中的主导作用,适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阅读水平。

   

2.4 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读出自己的声音

2.4.1倡导对话教学,鼓励多元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创读,重视每一个学生对课文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应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对话式教学过程。进行对话的结果,允许多种答案存在。通过这种对话式教学,使学生明确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的意义,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创造性。比如同样读《背影》,有同学读出的是父亲的厚道、质朴;有同学读出的是父亲的周密、柔情;还有同学读出的是作者身上的女人性;更有学生说朱自清写的不像父亲的背影,更像母亲的背影;还有学生批评朱自清父亲对儿子的溺爱。同一老师的启发渗透、传情感染,学生却有个性化的理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个性色彩本身有多丰富,审美也就有多丰富。读者理论认为文本意义的解读没有终极、圆满的结论,这说明文本的意义有确定的一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在解读文学文本时尤其如此。但首先要译解、读懂它,确定大众所公认的、普遍的意义;其次从公认的、普遍的意义中,寻找“缝隙”,设法挤进去,使原来的意义发生转移或增值,或发掘出新的意义。

2.4.2适当点拨引导,张扬阅读个性

教师应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阅读状态,适当的点拨、引导能使学生阅读的主观性得以发挥,当学生将自己的个性与文本融合一体时,阅读已成为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便显示出来,这时已进入创造性阅读。这种阅读情境下培养出的思维品质即是创造性思维。例如理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仅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种精确写作方法,抑或能联系背景“又绿”反映诗人东山再起,对变法前途的信心?还是流露诗人因前途未卜,担忧新“绿”如初度罢相时一样夭折的一息怅惘?也许还会认为景象未必是某种意念的直接象喻,联系前两句体味到这两字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并不指实某种意念的心境交融着并不强烈的亢奋与稍带落寞的惆怅,有着无穷的美感与魅力。这样在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中培养了创造思维。

2.4.3阅读方式灵活,综合理解深刻

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要求学生进行创读,就是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然后把所获得的理解综合起来,从而得到对课文更深刻的理解。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阅读方式:①外延式阅读,即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努力使学生拓展课文的外延,把作者没有说出的东西理解出来,进行合理演绎,扩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②内涵式阅读,即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读课文的理解,将课文中高度概括的内容细化,并进行转化,合理推出对课文新的理解,赋予课文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3   改变阅读评价,发展学生批判、创造能力

提倡学生进行创读,就要使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赋予课文“自己”的意义,因而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要看学生批判、创造的能力及赋予课文意义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对于那些奇特的思想,在评价时要给予适当的激励,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展自己的批判、创造能力。

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①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②自主发现少,灌输统一的多,轻视个人体验,消极接受的占多数。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的方法。④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僵化;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倘能科学实施创造性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实读的基础上进行创读,应该能够克服上述弊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基于此等考量,不揣浅薄作此文,以求教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7).

姚建宏.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6).

李蓉.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与实施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考作文策略浅探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