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依托文本 有效拓展 关于《钱学森》一课的教学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依托文本 有效拓展

           --- 关于《钱学森》一课的教学思考

铜山县房村镇中心小学   邢燕子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归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钱学森的两句话是文章的重点,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组织学生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可是文章提供的时代背景太简单了,学生凭借课本上的几句话很难深刻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而且,钱学森留学的时代和我们生活的时代距离太远了,学生也不能凭借已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当时的情境。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准备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一些资料,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从而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大量的搜集,发现很多此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钱学森的生平资料、丰功伟绩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他赴美留学时中国的现状、冯·卡门的资料、钱学森回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回国时及归后的情景……这些资料都和钱学森有直接关系。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间接的资料可利用,如:歌曲《我的中国心》、像钱学森一样的爱国学子的资料等。无论哪种资料,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情感都有帮助。可课堂的时间有限,若是面面俱到,必将背离教材的主旨,违背课改的精神。这些资料究竟用多少?什么时间用?怎样用?我带着疑惑再次研读教材,思路渐渐清晰了,经过精心设计教案,上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一节课。本课教学,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着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钱学森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语言内化为情感,以“读”为载体,感受人物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一、课前交流——习得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正所谓“言为心声”,引导学生学习此文,我想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识其人、听其言”。于是在课前交流时,我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影视人物(《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长江七号》的周小迪等)的经典话语谈起,让学生谈谈“从他的话语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从而得出:听一个人的语言,便知道他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正如古人所说“识其人、听其言”。继而以“我们今天将试着采用这一方法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钱学森。”开始此文的学习。这样的引入,巧妙、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方法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语言实践——感受爱国情结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爱国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在教学中要有实实在在的承载,这个承载就是语言实践。没有扎实的语言实践,爱国的说教是悬空的。教学时,我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钱学森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然后让孩子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会想到要回“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 新中国吗?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想到的。有的孩子说自己如果是钱学森,不会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到祖国。而有的孩子却说是祖国培养了自己,所以要回到当时很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在讨论中,孩子们了解到了钱学森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同时,语言实践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三、拓展阅读——提升爱国情感

课文第五节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事件从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在这一段设计中,我请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的想象美国人会如何留钱学森后,多媒体演示、配乐朗读美国政府究竟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资料。在凄凉的音像中,钱学森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伟岸起来。大家无不被钱学森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被他的爱国赤诚所感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这样适当的扩展,延伸,无需老师多费口舌,便悄然无声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呈现了“有教无痕,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历练后,随机一曲跌宕起伏的《我的中国心》将课堂推上了高潮,师生同唱,既是感情的提升,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此时,再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自然会入情入境,声情并茂。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爱国情感的认识。

在感受钱学森终于踏上归程,归心似箭的心情后,引出诸多游子的义无反顾的回国建设家园,促使学生们认识到,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品质……从而使孩子们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课文学到此处,学生已经被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深深地感染了,在课文学习即将结束时,出示钱学森在2007年感动中国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让学生深情诵读,再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钱学森的形象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整堂课下来,师生都被钱学森拳拳的报国之志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

四、课堂练笔——倾吐爱国心声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它的本质是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而自我内化,形成积极语言。我在学生感受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及回国心情急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归心似箭”等词语来表达钱学森当时的心情,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并帮助学生激活语言仓库中的词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生已被钱学森深深感动后,让学生面对钱学森的照片,把自己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告诉他。有学生这样写道:钱学森爷爷,我敬佩你,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学习的榜样,我永远会记住您的。今天,我才真正认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的血脉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我是祖国一分子。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爱国的心声,这是学生将语言文字内化后折射出的智慧的霞光……

实践证明,依托文本,将这些与文本有关的拓展性课程资源适时适宜地切入课堂,大大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拓展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文《荷花》教学 美在教学中    下一篇: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内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