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注重指导,有效阅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注重指导,有效阅读
邱隘实验小学 俞芬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将如何使阅读教学更有效呢?我觉得,最根本的应该是加强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五个方面的指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学校三声:笑声、歌声、书声。因此教师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学习默读”的要求,中年段提出了“初步学会默读”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默读训练。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默读速度还不快,要求学生默读要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实实在在的默读过程,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后要注意检查默读的效果,不要使默读走过场。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中高年级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初步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的要求,在阅读中要注意给学生方法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感情的方法。
(1)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a. 通过理解重点难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如;四上年级的《搭石》一课: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 谁先来说一说
生:我画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我来读读“每当上工……画一般的美感”这很美。
师:好,请同学们放下书,看屏幕,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美呢?我们一齐来读……,谁能说说?
生:我觉得人走搭石时动作很美,动作是协调有序,协调有序就是配合的好,一个接一个可有顺序了。
师:那协调有序在这里什么意思
生:我想就是人走的时候手都是往前摆,脚都往前迈,都低着头向前走,可和谐了!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不同意,我认为他们哪些农民有的扛着锹,有的拿着锄头,动作一点都不一样。
生:你说的不对。“协调有序”不是走得一模一样,他们走的时候不管拿什么都得调整好自己的姿势,一个接一个往前快走,要不然就得掉水里。
因为前文说了“家乡有一句……掉到水里”。
师:你能不能概括说一说怎么紧走,为什么一个接一个?
生:(1)因为搭石平稳,快走还不能抢
师:还有吗? (全班同学说不能突然止步)
生:所以我认为他不管拿什么、背什么,动作都得协调。
师:而且走的还是那么有序,可见作者用词多准确呀!
b. 边读边展开想像,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请一生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生: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可搭石一点都不美丽。
师:你去过哪些风景名胜?
生;长城
生:颐和园
师:搭石只有一块块石头,怎么会成为风景了呢?
生自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我看到了老人,看到哪块石头不平稳,就去摆摆正。
师板书:老人搭石图
生:黄昏时,夕阳照在古头上。
师:这么美啊,
我们先看一幅图,老师取个名:众人过石图。
生读相关段落。
师范读,让生边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走搭石,动作很协调。
师: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协调?
生:配合默契
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喊着1-2-1的口号。
生: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走路声。
生:我看见了水里的人们的影子。
师;难怪是
生齐说:人影绰绰
师:上工、下工,有什么感觉?
生;画一般的美感。
生:夕阳西下,人们回来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我想起了一首诗:夕阳西下,只是近黄昏。
众人笑。
师:对呀,黄昏多美。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动听,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过一过搭石。
生配乐读
师:老师也想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的。师生配合读
师:来,我们不看书,只看屏幕,再过过搭石吧。
师;看着众人过石,有美丽的景色,所以,这确实是一道
生齐说:风景。
师:两人过石在哪里,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还有吗?两人过石?
一生读
屏幕出示
师:课文第四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过石图。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当然是这样。
师;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生;穿衣服自己穿。
生;一日三餐。
生:每天上学。
师;在两人心里,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背老人过溪
生:让别人先走。
师:这让我们看到了相互谦让。
生齐说:尊老爱幼。
师: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幅图改名为“谦让尊老图”
师:这幅画美在哪?
生;心灵美。
师;谁来读好呢?
一生读
师:那样谦让,确实也是一道风景。
师:谁来找找老人过搭石的情景?
一生读 ……
来,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你觉得搭石怎么样?
生:搭石连接着家乡人的感情。
生;搭石连接着很多人的汗水。
师:搭石上传达着美,传达着感情,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看,屏幕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想象,把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用朗读展示出来吧!生齐读。
C.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的第二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像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D.根据文章的线索结构,抓住中心句,过渡句等也能理解全文内容。
如《白鹅》一课中:总起分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喝斥。”“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而《颐和园》一文中:承上启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在教学时都要注意:首先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的阅读学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边读边勾画重点,写一些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最后再进行全班性的交流研讨。

   

(2)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
a. 设身处地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如:《去年的树》一文中有几次对话
(三)再读课文,倾心对话
刚才在读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课文中多处提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那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小鸟和大树的确是好朋友,把笔有关的语句划出来。1、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朝夕相处,多么让人羡慕啊,让我们拿起课文一起来感受吧!(板书:天天唱,天天听 朝夕相处 )
树对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2、鸟与树分别时的对话。(随机板书:明年还唱 每年还唱)
你愿意找个好朋友和你一起来读读这组对话吗?(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男女合作读。
3、关于寻找树的三组对话。 
课文都是通过对话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在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小鸟寻找树的过程中的三组对话,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评价——再读鸟的三次询问。
现在我们就是那只焦急寻找朋友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读小鸟的三次殷切的询问。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找不到朋友,都快把小鸟给急疯了,它会在心里呼唤吗?呼唤什么?会怎么呼唤呢?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 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播放动画。看了这段动画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了吗?(随机:又唱起歌 实现诺言)
2、 出示句子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课文——体会小鸟两次看的心理活动。
(交流——教师点拨——自由准备——指名说。)
我发现很多同学现在已经入情入境了。现在我们就是那一只不怕千辛万苦寻找朋友的小鸟,让我们把文章中小鸟换成我,一起来读读。
老师深深被你们的这种朗读感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啊,读得老师的情感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牵动,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生再读)
b. 想像体会法:让学生充分想像,在想像中朗读体会。我们在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时,可以这样进行:
1.试读。读后交流有什么感受。
2.想象在哪里看到过阳光下的绿叶,是怎么样的?
3.讨论为什么会感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的在颤动”?
4.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段,读出语气。
C.反复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d.细读慢品法: 在细细的低吟品评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如《猫》第一段,作者表面的字眼似乎是贬,其实是褒。这中间就需要慢读细品。
3.领悟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发现作者选材与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表达方法之一:准确遣词造句
阅读案例:《颐和园》的“滑”的教学片断
《颐和园》“滑”字教学片段
课文段落: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教学片段:
1.自由读。用心去体会游人的感受,想象当时的美丽景色。
2.指名读。
师:如果你能再读慢一点,游人欣赏、留恋的味道就更浓了。
3.指名读。
师:读得太美了。真静啊!老师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皱了这一湖清水。
真悠闲啊!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赏这美丽的湖光山色。
师:同学们,这里能用“划”吗?
生:不能。这个“划”,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划破了游人的心情。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划”字。
生:“滑”字体现了湖面的平静,体现了游人的悠闲与留恋,“滑”字说明船是随风而动,随水而动,不是人操作的“划”。
师:这也是随心而动。
4.再读,读出“滑”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意境。
表达方法之二: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
例:《爬山虎的脚》第四段的教学片断:
四、研读的四段
1、 那么爬山虎又是怎样爬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划出描写怎样爬的句子。
2、 出示以下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变成了小圆片的样子!你们说,这个像什么?



2、真不愧是大作家,比喻多么生动形象!不但如此,这段话中的动词也运用地很生动形象。
(1)、请大家用三角形标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2)读一读,想一想,这几个动词可以这样换个词吗?为什么?
(3)、是啊,这几个动词用得多么准确!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其中的精妙!
表达方法之三:善于交代文章的条理线索
阅读案例:《白鹅》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教学片断
一、初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只怎样的白鹅呢?开始!
生:漂亮。
师:的确很漂亮!
生:勇敢。
师:可以,的确是。
生:高傲的。
师:你可真厉害,一下子找到了这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板书:高傲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
二、整体感悟,品读赏析。
(一) 再读,画句子
1 师: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鹅的高傲的?
2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读出来的?(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我们一起来读。
3 师:是呀,鹅的高傲不仅体现在左顾右盼的样子,还体现在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板书:叫声 步态 吃相)
表达方法之四是发现作者选材与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白鹅》与《白公鹅》的异同:
同: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异:语言风格不同;叙述的语气不同 。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多动脑筋,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为学生创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语文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留心观察,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