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愉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巧设悬念,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科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提高学习科学学科的效率和质量。

悬念 探究 注意力 教学效果

说书艺人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时候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下面,笔者就《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我们这样普通的教师而言,学生专心听讲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之事,但是,每天在课堂上,总是那些定理,那些概念转来转去,一切都是那么平常。也因此,学生们对教师的照本宣科早就有点麻木不仁了,有时候看上去“认真听讲”的学生,他的心可能早就飞到爪哇国去了。更有甚者,很可能在催眠式的教学中他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看着倾注了自己无数心血的一堂课就在学生的走神中或者是在梦乡中结束吗?当然不能。可是,怎么办?提高音量,来一句:“注意听讲!”还是敲敲桌子,“睡觉的同学,醒醒!”或许只能让他的注意力保持五秒钟的热度,五秒钟后呢?如果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在他眼里总是那一套,你还能让他对你保持十二分的热度吗?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谈不上任何的教学效果。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还记得曾经看武侠小说或者是侦探小说或是言情小说时的心情吗?一拿到手,就恨不得一口气看到尾,不肯释手。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我想就是这些书中总是设有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吸引着读者把书看完。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何不也来设立悬念,让学生的思维跟着你走,而不是飞到别处去呢?

请看几个现实中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在学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节时,教师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一把玻璃刀,有哪位同学愿借给我一枝铅笔用用呢?”前排的一位同学立即将一枝铅笔递给教师。

“大家知道玻璃刀非常锋利,只需要轻轻一划,就能将一块玻璃一分为二。你知道玻璃刀的刀口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教师问。学生们有的说是钢铁,有的说是一种特殊的材料。

教师没有说出答案,接着问:“大家再看这枝铅笔,你们知道铅笔芯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石墨。”一个同学抢着回答。“对,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而玻璃刀的刀口则是用金刚石做的”教师答。“金刚石?”学生们好奇的重复道。

“对,是金刚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天然物质,而组成铅笔芯的石墨是最软的物质之一,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不会吧,如果真的是同一种原子构成的话,性质也应该相差无几啊。可是为什么一个这么硬,而另一个那么软呢?”

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个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看着教师,急着等他说出答案。

“好,同学们想知道答案的话,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模型……”

片段二:

在学习盐类的性质时,教师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不知名的溶液,一个小小的铜片,一支细铁丝。然后,他指着手中的铜片说:“同学们,你们中的哪位能在上边画出一只小企鹅呢?”学生们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又不是一张白纸,除非用刀子在上面雕刻。见学生不语,教师笑笑,说:“大家看我的!”说着,用一根细铁丝在杯中的溶液里搅拌了一下,让铁丝沾满溶液,然后在铜片上勾勾划划,几分钟后,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了。

“哇,真像我 QQ 聊天时的那只企鹅!”“老师,这是什么魔水?”

教师看着七嘴八舌的学生,说道:“大家安静了,想知道我用了什么魔水吗?现在我们去寻找魔水,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盐类的性质,刚才用的魔水就是一种盐……”

好奇是人的天性。当某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变得不可思议的时候,当平平淡淡的事件正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时候,任何人的胃口都没有理由不被调动起来,任何人的神经都将无法不兴奋。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却具有共同性?看起来办不到的事却在教师手里变成了现实?于是,教师的课就在充满疑问,让人无法释手的氛围中开始了。如果教师换一种方法呢?毕竟我们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要求教师在讲述碳的时候一定要用实物来说明,也没有非得让教师们练就一手在铜板上画画的“绝活”!

教师完全可以一句带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比如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被动接受如下的概念:“同一种原子构成的单质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可这样一来,他们的印象就仅限于这几行字,而在头脑中却缺乏现实的例证。同样,讲述盐类的性质时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句话,没有前边的悬念作为铺垫,教师的课充其量只是最一般的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如果没有前面的悬念,教师还能起到这种让学生欲罢不能的效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该教师的课妙就妙在,他特意设置的悬念,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疑问,生出诸多好奇,无疑会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原因的思维要求。同时,课堂上的悬念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愉快地将自己的思维投入到探究科学知识的情境中去。

记得一位教育前辈说过,悬念是未知通向已知的一道神奇的“门”,打开这道“门”豁然开朗之时,不知不觉,悬念亦不再,于是,一切就淡了;但是,“门”未开时,扑朔迷离,揣测连绵,人人都想知道答案。所以,如果你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如果你想制造一个高潮,那么,你在公布结果之前,最好把门虚虚地掩上。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教师说书时,每当故事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人的胃口,逼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听书如此,讲课亦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巧设悬念,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知道在 45 分钟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确实不易。有研究表明,经过 10 — 20 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也就是说,你在讲课时每隔 10 — 15 分钟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往往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因此,课堂上悬念的设置,既可使学生引起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惫感觉。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注意力的好办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着这个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悬念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能让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科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或许你会说,悬念说白了很简单,就象演员说相声要抖包袱一样,就是把问题的答案藏而不露,先让观众听听过程,听完过程,再给你答案,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其实,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悬念设置的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节课的“悬念”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当然,我觉得在课堂中设置悬念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注意制造悬念的时机

在新课开始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加些神秘的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在一堂课的小结中,如果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就能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特别是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会提前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2 、悬念不是解不开的谜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揭开悬念,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课堂前后内容互相照应,不要出现此悬念非彼内容能解决的现象。

3 、悬念不是得不出答案的难题。

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悬念”作为一种 学习 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 问题 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科学的魅力和 艺术 感,极大的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郭有通.《创造心理学》 [M]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6 年 1 月第 1 版 . P112

金志成 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 [M]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第 1 版 .P189 戚万学.《现代教育理论》 [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年 7 月第 1 版. P54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下一篇:巧借电教手段 激活语文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