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而国家发展的比拼,实质上是创造力的角逐,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而国家发展的比拼,实质上是创造力的角逐。因而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所以,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迫在眉睫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当今、未来教育的必由之路。担负母语教学重任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基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采取多种教育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作了一些尝试,现作一简单回顾,谈谈浅显体会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要任务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定势,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其方法有:

1、利用典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邓稼先不畏科研条件的艰苦、核武器研究的落后,成功地领导科研人员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探得石钟山命名原因......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英国人约翰谢泼得—巴龙发明的银行自动取款机,不过是源于他免于排队的麻烦,随时自动取款的愿望以相应的创意实践,不一而足。典型引路,富有启发性、鼓动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勇气和希望。

2、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创新。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说:“教师不仅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组一位教师在上《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时,拿了一架托盘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斯科特等几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虽长寿而庸碌一生不思探索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已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3、鼓励质疑,启发学生创新。“学贵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而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师生正热烈地讨论杨志失纲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皆悖,特别是杨志与兵士的矛盾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一位学生突然问:“杨志凭什么打兵士?”这个问题表面上已经离题,没有探究的必要。但细细思考,却可以发现:是杨志心中已融入骨髓的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使他如此暴戾、冷酷,这种观念不正是长期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作品吗?等级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不仅造就了一批批杨志这样的暴官酷吏,更是酿就一切黑暗、腐朽的根源。其实,罪恶、黑暗的社会才是杨志命运多舛的真正原因,也是众好汉聚义梁山的根本原因。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不仅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而且因势利导地把对文章的理解指向了深层,开掘了他们的创新潜能。所以,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一种巨大的创新活动。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明说:“搞发明创造的首要‘秘诀',就是认为创造发明并不难”。这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是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上,它常常表现为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个体意识的显现、张扬。我们要呵护这种精神,培养这种个性,并引导学生据其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

1、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充满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才有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探索,而作为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也才有可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发展。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创设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使课堂气氛达到民主、和谐,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主体意识”,摈弃“师道尊严”的优越感,摈弃那种以救世主的姿势高高在上,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做法,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的突出表现,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在课堂中构建起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地热爱教师,敢于和善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2、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时展示创造性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课堂上,学生常常迸发这样的思维火花。一位老师在分析《祝福》一文中祥林嫂死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蜚语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的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又指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一些善性。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我们都给予鼓励,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并吩咐他们,把这些创造性思考成果刊入每周一次的本班语文报,隆重展出。

    

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育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离不开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做到:

1.立足教材。课堂教育依据的主要是教材,“教材无非是一些例子”。教材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其中也包含着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运用教材,不仅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用“袅娜”一词来写荷叶,字典上此词是“柔软细长”之意,如按此理解,学生很难接受,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可以联想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身段,联想公园里迎风摇摆的杨柳细枝,联想到仙女美妙轻柔的飘带......这样“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就宛然在眼前了。教《项链》,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传统的观点总是持批评态度,认为她爱慕虚荣,十年辛苦换一条假项链的结局是罪有应得。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身上究竟有没有闪光点?一番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能买一条真项链还朋友,是为诚信;为偿还债务,不惜付出十年艰辛,是为勤劳。有学生还指出,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比较那些为了金钱可以出卖朋友、出卖爱情、出卖贞操的人来,玛蒂尔德实在高尚的多。通过这样的思考活动,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辨证的、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2、把握课堂。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才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的实际,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结构安排上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根据时间学的观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课文的需要大胆设计,使课堂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例如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研究穿插学生“说读” 活动,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角。再如一堂课的最后5分钟可安排学生讨论、点评、表演、精彩回放(在大脑中回映一节课的内容)等。总之,在45分钟内,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安排,使课堂结构产生创造性效应。

同时课堂又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最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能爆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火花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教师发现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则可能受到鼓励而发扬光大。如教《阿Q正传》,课堂上讨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学生提出当今社会,有时也需要这种精神胜利法。此言一出,立即遭来其他同学的狂轰滥炸。但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独特见解,并要求此学生能“自圆其说”,从而引发了课堂上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的视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3、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引而为发。一位好的语老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让它唱出美妙的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就像图画中的“布白”,给学生思考想象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备件。例如,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来自中国、法国、俄、德、意、美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争着用本国的国粹——酒类彼此相敬。这时,惟美国人两手空空。但是,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它代表着美国的文化精神。”请你思考和分析:“鸡尾酒文化”中蕴涵的哲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2)反弹琵琶。所谓“反弹琵琶”,就是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事物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语文课中,我们有目的地进行“反弹琵琶”,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但旷日持久,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加之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些观点已经陈旧。教师可以请学生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就所熟悉的一句名言或一条成语作出新的诠释与剖析。如开卷有益、班门弄斧、酒香不怕巷子深等等,有时教师可以我提出一些逆向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勤奋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

(3)扩散思维。所谓扩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在一堂作文知道课上,我讲了下面一段话:“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17岁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我要求学生对这则材料展开讨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十多位人发了言,归纳起来主要有5种:1、从打破思维定式的角度写;2、从局部和全部的关系写;3、从教师循循善诱的角度写;4、从教育对人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角度写;5、从要做有心人的角度写。通过以上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从面增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争取思维上的不断创新。

4、注重实践。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实践方式可多种多样,如;

(1)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如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举行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优秀学生的口才,求新、求独到见解的初衷又激励学生努力开拓思维领域,极大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搜集资料、提供信息,我组稿撰文,他负责对外展示、交流,闹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我们班跑校的学生对公共汽车运行、承载状况很关心,写了《公共汽车,考虑了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了吗?》的调查报告。还有的主动了解本校贫困学生的学习情况,写了《沉重的翅膀,不屈的希望》的调查报告。还可以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评说、出谋划策等。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初步实践和粗浅认识,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语文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创新路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创造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李立新,高一语文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目前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