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析“美读”的意义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析“美读”的意义

鹤山市沙坪镇二小    冯小贞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人们往往重视“写”的环节,而忽略了“读”的环节。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讲问式”的教学方式下,朗读教学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雁过无痕。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像看热闹似的,为完成教师布置的读而读,只重声音的形式,而缺乏内心情感的体会和语言的内蕴,导致了朗读不能溶“导”、“炼”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朗读教学则只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度环节,一种点缀而已。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和朗读是相互依存的。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的该还它一个激昂,委婉的也该还它一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可见,有感情的读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关键。

 1、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每一节课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朗读课文。

现行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都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藏着作者丰富的创作激情与细腻的情感,而且还带有发音标准的朗读,播讲等声像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模板,让学生寓紧张的学习于节奏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美学老人朱光潜曾经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读熟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思,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番话精辟地描述了朗读、揣摩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课文,切不可为了应付式而读,为了完成某一固有的教学环节而读,匆匆开始,草草收兵,让朗读流于形式。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表达性朗读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将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试读、练读,让他们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来。

 

2、朗读训练应从低年级抓起。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强和性格活泼可爱的年龄特征,单独的阅读只会让他们觉得朗读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他们愿读、乐读、争着去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针对文章的情感特征,教师可播放一些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读出语音语调,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自己内心丰富的感情。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朗读用现场录音的方式分小组和个人进行比赛,让他们自己进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演欲,又训练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今后的“美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对待事物的大胆和自信心,学会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基础—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信任。通过同学间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养成他们良好的评价方式与心态,从而形成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

学生从小养成了爱朗读的好习惯,经过不断的积累,鼓励他们阅读、朗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更好的理解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正如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神来之笔,必有丰厚的积累与蕴藏,而这其中,正确、优美的朗读当为最佳之捷径了。

 

3、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它们都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朗读训练和想象思维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诱发学生的语感,有能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别林斯基说过:“在阅读时,虽不见本人,却能感觉他的存在;虽不闻其声,却能读出他的语言,这就必须用幻想去补充这个缺点”。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形成内心的视像,走进作者所描述的那个能闻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的意境世界之中,并运用想象思维去感受文中的意蕴和情感。

小学语文第七册《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教师在教学朗读时,配上悠扬动听的音乐,轻松的语调,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呈现出一幅迷人的春景图: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快地歌唱;蓝天上,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渐飞渐远。而“黄”、“翠”、“白”、“青”,颜色鲜明,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鸣翠柳”、“上青天”描绘了黄鹂歌唱,白鹭飞翔的景象,有声有色,令人赏心悦目,让学生也体会到诗人当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而诗的后两行写的是静景,“千秋雪”、“万里船”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人宽阔的想象余地。随着视线的转移,一句一景,由高而低,由远及近,景物在不断地变换,诗人愉悦的情感也贯穿于其中,四种景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鲜明优美的意境。学生反复朗诵,会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和诗人一样感受着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时,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一边闭上眼镜,随着老师朗读时的情感变化,像看电影似的把有关镜头和人物的具体情景浮现在眼前,同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加深他们内心的视像,使之更好的领略由“美读”带来的情景交融、使人仿佛置身其中的诗情画意。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有的“熟读”,都必然来源于正确的“美读”。

 

4、对于要精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不但要反复阅读,而且还要深入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细细揣摩,品味,从而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美读”方式。古人说得妙:“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语文课本上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如小学语文第八册《镜泊湖奇观》一文,虽然是一篇略读文章,但作者运用了大量准确、鲜活的词语,生动逼真地描述了镜泊湖的神奇、美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文中介绍了镜泊湖景色地特点及湖的形成,点面结合,动静交融,重点描绘了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气势和地下森林奇妙、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只略读一两遍,则完全不能理解作品的精妙之处,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较全面的讲解。要全面透切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则必须要多去“美读”。

   

在朗读时,应注重情感,语气自然从容。当朗读到静态描写的句子时,语速缓慢,语调抒情,带有陶醉感,就仿佛自己置身于镜泊湖之中,正悠然地欣赏它的奇妙景色;当读到动态描写的语句时,语速宜快,语调高昂,体现出瀑布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的壮观气势。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主题;通过朗读,产生问题;通过朗读,解决问题。反复的“美读”,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必然途径。

 

5、演讲需要声情并茂,“美读”是提高学生演讲口才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好的朗读能力,就算是再好的作品,都不能表现出它所要表达的真切情感和深刻哲理。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但情感强烈。整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表达“我”的感情的。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缅”这一感情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再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示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的话,“我一定送你一定‘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仿佛听到爸爸的呼唤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的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由此可见,“美读”是表达课文情感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

作为一种语言文学,正确的“美读”,是学生熟悉、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是学生完整、准确而自信的表达自我情感的坚实基础;惟有养成良好的“美读”习惯,才能使之博览群书,完成丰富的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读”,开启情感之门的“金钥匙”。

 

(此文获优秀论文评比江门市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不拘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训练    下一篇:扎扎实实抓写字,实实在在提高素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