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信息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我们如何奏响创新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趣味索然,还谈何创新。于漪老师也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每上一节课我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精心准备导语,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意义和乐趣,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我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是这样导入的: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伟人毛泽东的心田,一同领略伟人笔下的秋景。又如,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套子?是谁把他装入套子中的?今天在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种套中人?”这些导语运用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有悬念的导语,促使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探究原因。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创新教育关键在于课堂上激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还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的思想自由地飞翔,让他们的情趣尽情地展现。课堂上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只有让学生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激励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能说“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时,那么就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才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如讲《故都的秋》,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生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问题,如:①故都的秋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义,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②第1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是否多余?在这样的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凝,激发创新思维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一切都给学生嚼烂,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讲《孔雀东南飞》时学生大胆质疑:①焦母遣兰芝回家,兰芝是否犯了“七出”中的哪一项?②“三从”中言“夫死从子”,但焦仲卿为何要从母呢?③焦仲卿夫妇为何不私奔,而选择殉情呢?④焦氏夫妇的悲剧与梁祝的悲剧有何异同呢?这时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这些有创意的问题,在组内交流过程中他们自我评判,自我讲解,相互交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然后我再有针对性地启发讲解,往往讲解完之后,一部分同学为自己思维的正确而自豪;一部分同学则顿感恍然大悟。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梳理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每一节课后,都会有学生告诉我,这样的课太过瘾了,太长知识和能力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自由地进发,在活跃地奔涌,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训练。

四、角色转换,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转换角色,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体验做小老师的过程,还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把教师评判作业的权利也让给学生,让学生互做老师,互看互改习作。高中学生都有让别人认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他们在批改作文时非常负责,非常认真。写出的评语,见解独到、文笔流畅。另外,我还让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批改作业的心得体会,暴露其所批改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在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见解特别新颖深刻,这时我就让学生上台讲给大家听,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时,我们创新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走出课堂,积极创设创新教育的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把课本学到的理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不断地培养丰富的创新能力。很多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地体验和感悟,从而创作出一篇篇具有时代气息和富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如学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我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清明节的扫墓活动,让学生写了一篇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其中一个学生的文章深深地触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心。

除此之外,创新教育的途径还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参加社区论坛,或让学生们自己出手抄报、黑板报等,都是激发他们创新潜能的很好的途径。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与时代同行,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创新教育的奥秘,奏响语文创新教育的主旋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跳出传统教法的框架优化课堂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