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探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探索

湖南安化二中     刘付华

【摘要】

实践应用中的误区主要有:一、强拉硬扯,为用乱用。二、充斥视听,淹没朗读。三、喧宾夺主,机械呆板。四、先入为主,忽视文本。五、刻意直观,限制思维。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走出以上误区,以下探索愿为参考:一、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注重选取能够触及语文教学灵魂的最贴切的教学资源:第一、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课文的关键性语言文字联系起来。第二、    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二、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目的明确,讲究实效。三、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遵循辅助性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误区对策探索  语文教学

【正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装备,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蔚然成风。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教科院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多次参加了专题研讨交流,收获颇多。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及克服对策方面,根据我们的实践及他人的经验,我们的见解如下,愿与大家商榷。

实践应用中的误区主要有:

一、强拉硬扯,为用乱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

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

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充斥视听,淹没朗读。

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远离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语言诵读性原则。

三、喧宾夺主,机械呆板。

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虽然热闹,却使课本身走了样。这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因而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至于教学目的能达到多少反而是次要问题了。这也许是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

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

四、先入为主,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五、刻意直观,限制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了这种手段,将诗歌中的形象用图象表达出来,美其名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耳到、眼到、心到,感知深切……”云云。

如有一个课件《望天门山》,制作者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诗中的“门”、“开”、“回”的含义,根据诗歌内容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的样子,两山夹缝中长江水奔腾而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之间,一叶白帆飘然而来……古人云“诗中有画”,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将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画面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但这幅画并不存在于屏幕上,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况且教师心中的图画再美,也不是大屏幕能够完全展示出来的。更何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有自己的理解。

这种将学生看做是一种容器,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走出以上误区,以下探索愿为参考:

一、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注重选取能够触及语文教学灵魂的最贴切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思想和情感越珍贵、越强烈,就越能够与文学经典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获得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在选取能够触及语文教学灵魂的最贴切的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课文的关键性语言文字联系起来。

通常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大都是用音像资源来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或印证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而很少直接针对课文的关键性语言文字,因而很难真正触及到课文的灵魂。

第二、 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

 即使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真正赢得学生掌声的并不是那些炫目的、震撼的音像资源,而与传统教学一样,仍然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精彩交流,特别是学生那些充满智慧、灵性的话语。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乡愁》时,从电视“回家”节目中截取了余光中自己读《乡愁》的一段音像资源。通常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都要求学生读得通顺、流畅,但是余光中自己却读得不很通顺、流畅,似乎也没有激情,却别有一种凝重和沧桑感。这样的教学资源就能够引导学生感悟到:“余光中读得有感情,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感情。”为什么呢?因为漂泊。这样的教学资源才能够触及到语文教学的灵魂,同样也是教这一课时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

二、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粉笔与黑板亦不能全然抛弃。有的老师认为用Powerpoint做幼灯片,可以输入大量的文字,有动画效果、音响效果,好!同时也不用板书了,还真方便。其实这种想法很不正确,教师的板书自有其独到之处,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运用时应因文而异、因课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如要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等,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导和反馈,而只是单纯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放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使其有机结合,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是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灵活性的统一结合。

四、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遵循辅助性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因此,必须明确:运用一切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上好语文课,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能力,一切的手段都为这个目的而服务。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架起美的桥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显性课程中的潜在教育因素——浅谈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