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创设有特色的语文课堂氛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如何创设有特色的语文课堂氛围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镇第一小学(529700) 李焕仙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给语文下了一个很中肯的定义:“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个定义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兼顾了它的人文性。由此可见,语文课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语文课断不能与其他科目相提并论,且不说他们的性质不同,就说它是学生学习祖国标准语言——普通话的根本上,就已经断定了语文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众所周知,上一节语文课不难,但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却是不易的,笔者就从自己8年的教学生涯中,探索一下其中的奥妙。        

一.学会适时点击学生“动”的一面 。笔者听过许多教研课,上至国家、省级的,下至一些农村小学的,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教得学生们太听话了,在那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几十位学生坐得规规矩矩的,教室里静得可怕。这样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这样作秀式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学到知识,而且还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原本的那种“动”的天性。 “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应发扬学生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学知识,在动中受到情感的渲染。当然,学生的动不是单纯的好动捣蛋,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彻底地放松自己的神经,让脑、口、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勤用脑,多动口、手,三管齐下,一举两得。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首先,是教师有布控课堂一切的能力,这个布控不是指控制学生的思想,而是指对课堂的发展有自己合理的布局,不是盲目地放任,就好像蜘蛛织网一样,抓住一点,向四周扩展。就比如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他上的一节作文课《两个名字》,就体现了“抓住一点,布控全局”的特点。首先他先后展示了江泽民、胡锦涛的照片,然后导入:他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让学生各抒己见,模仿文中的句式“……都……”和“……也……”说话,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学生说到一点,他就鼓励表扬多一点,相比之下,学生自主性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多了,那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语言少了,从而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个课堂也是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这个改变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前要教师一步步导引,到现在的学生想讲,敢讲,课堂的主角有了质的飞跃,由教师变为学生,学生终于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的教学思路重视的不是“谁有两个名字”的问题,而是由此引出的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窍、受益。从而达到了在“动“中求个性的发展,在“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掘出来,最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要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看出,孔子把学习中的“乐”摆在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首先作为语文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的语老师,应明白一点,那就是小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不稳定性等的因素,因而决定了他们每一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听完一节毫无生气的语文课的几率几乎为零,故一节课的备课就显得极为重要。那怎么才能备好一节课,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图象色彩能给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官作用,特别是现时最流行的动画技术,更成为孩子接触媒体最多的载体,用一个不那么好的比喻来形容:擒贼先擒王。只要用孩子们最爱的方式设计课件,把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在慢慢地引导他们去“思”,再撩起他们想“言”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课堂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二.讲究授课艺术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与老师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课堂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至关重要。每每有厌学语文的学生都有如下的心理特点:嫌语文课闷,教师授课离不开条条框框,教师讲授的语言平淡,冗长,激发不起听课的兴趣。于是长此下去,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既“苦”了学生,又难为了老师。 贾志敏老师之所以那么成功,与他精湛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鼓励性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每每在公开的教研课堂上令学生抱腹大笑,获益匪浅,更令听课的教育者叹为观止,深深地被老师的睿智打动了,自认不如。其实那也不是什么名言妙语,只不过是一些寻常话,只不过平时我们的老师忽略了学生心理上的那种求平等的心理,面对学生挑战性的语言,一味的苛责,适得其反。老师的课堂上曾出现过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位小男孩在众目睽暌之下站了起来,读起书来声如蚊叫,观众席下一片哗然。这时,老师摸着他的头,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堂堂一个男子汉,读起书来怎么缩头缩脑的?在肯定了小男孩是一个“男子汉”后,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缺点,是使他的精神受到刺激,重新充满斗志,第二次复读时,声音清脆洪亮,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笔者是一个乐天的人,顺手捻来就可以讲几个笑话,我把自己天生的潜能——幽默感运用于课堂教学了,屡用屡鲜,创造了自己课堂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说话往往缺乏完整性,在一次课堂练习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小插曲:老师要求学生仿照《14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的“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虽然很大,我还是坚持上学。”我帮他补充:“小明虽然很大了,我还是坚持上学。”我一说完,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同学顿时明白过来:这句话是不完整的,于是立刻纠正,达到了我所要求的课堂效果。每当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时,我绝不横加干涉,促其改正,而是在嬉笑怒骂中,把一个个的难题在笑声中解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也是凡人,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突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和人格美。

 三.注学生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令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正所谓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每一个集体都存在学生个体素质的参差,故而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充当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角色。课堂设计,既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的组织能力,又成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载体,这个载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设计上必须有的放矢,既喂饱上层生,又令中下层生易于接受,使其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其次,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并非教师作答,而是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余同学的发言作出思考。教学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成了学习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再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求富有个性的答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有所提高,打破了传统的“动口不动手”的旧模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故此,40分钟的语文课堂改革迫在眉睫,当然,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还需要我们语文工作者不断探索,只有创设出富有特色的语文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谈谈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