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构筑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创造的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情和理性。”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因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艺术创造。成功的课堂教学能产生吸引人、感召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境地,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   

  一、课堂教学的审美要立足于“新”。陶行知说,教学是“教师创造学生,学生创造教师”的过程,创造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于漪说过:“准确而深入地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订的教学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这“创造性的设计”,就是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阅读有创新,有新鲜感。例如,上学期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正值澳门回归前夕,我先播放“七子之歌”,由此而导入的课文作者闻一多先生的介绍,这样产生的效果比直接介绍闻一多要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七根火柴》时,我首先选用了vCD光盘,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再现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人物所活动的环境。《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要求全文背诵,—些能力较差的同学一时难以完成,于是我就用绘画来指导学生巧背课文。首先画春草图,一边画一边讲,有色彩的地方要求涂上颜色,画好后,再请同学上讲台前来展示。然后再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打好轮廓后.再由粗到细,笔笔增添,结果很多同学—幅画完了以后,基本上能把课文的大意背了下来,而且大家又很有兴趣,不觉得是一个负担,连那些背书能力较差的同学,也都认真地画画、背诵。这种方法,使学生脱离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苦海,尝到了阅读的乐趣,这就是教师授课的技巧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学生的审美感官,它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娱乐性因素,而学生就在这种娱乐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的审美应注重于“情”。一切艺术传达手法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让欣赏者自觉地接受作品所给予的感染和影响,而情感就是达到这一目的动力。没有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不能形成主动的创造,深沉的领悟,深刻的体验。当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运用相应的审美感官如视觉或听觉去注意特定的审美对象,于是凝神之瞬间,主体对客体(教材内容)的外在形式产生了直觉的审美愉悦,勃然而起一种兴发感动之情,这种感物起兴的兴发激荡,使主体迅速进入—种激情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使主客互渗,达到主体和客体完全融合一致的境界。教师是学生与教材的“中介”,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情动于衷,没有老师动情地教,就没有学生动情地学。在教学(背影)时,以往只是照教材讲,尽管感情深沉,初一的学生还是体验不深后来在一个班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读了一篇初三同学的范文,写她在远洋货轮上的爸爸,由于长年在外,父女感情生疏,自己从不当面喊他爸爸,那次到上海送父亲上远洋货轮的时候,望着父亲的背影,想起他在家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不禁泪流满面,大声地喊着“爸爸”,可是爸爸却没有听见,后来她的父亲在一次大风暴中丧生了.而读着 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禁声泪俱下,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该生是我班的一个学生)。此时,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已进入“神思”领域,也就是“听之以心”的境界,用学生的真切的感受,叩击心弦,传情激情,从而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此时再进行课文(背影)的教学,就使教材(客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感情,互相融通,披文入情。  

  三,课堂教学的审美角度要“巧”;—位物理学家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个支点,比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引路入境”,这个“境”就是美好的境界。“要想出美的办法把语文课教得美一些,让学生也学得美一些”,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此,教师上每一节课,都要精心设汁,以角度的巧妙,切入的差异.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驿路犁花》按常规教学,也许平平淡淡,如以“谁是茅屋主人”为审美伯度,就能牵一发面动全身,带动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气氛也就十分活跃。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从播放(好汉歌)导入课文,歌声一起,同学们立刻情绪激昂,也大声唱了起来,和录音机里的歌声融为一体,教室里顿时出现了适合本课的教学情境当唱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时”,有的同学还做起了动作,由此而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鲁达”然后再讨论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是出手时就出手呢;还是不该出手时也出手?通过这样巧妙的审美角度,一节课就解决了重、难点。这就是让学生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并且受形象感染,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产生了深切的感受。  

  语文教学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艺术世界,越来越多的审美空间正有待于我们去开发。教学中的美学意蕴创造着鲜活的美的意象,让我们继续在语文教学这个美的境界中徜徉,欣赏,创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从《 醉翁亭记 》看诵读的魅力    下一篇:拓展想象思维 提高习作水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