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情趣牵引孩子走进童话乐园——小学语文动物人格化课文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让情趣牵引孩子走进童话乐园——小学语文动物人格化课文教学初探

临海市杜桥镇大汾小学 王凤仙  邮编  317016  电话13819671951

 

提要:动物人格化的课文既体现儿童纯真幻想世界里的乐趣,又寄寓人生丰富的情感,在趣中蕴含着情。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领悟一篇文章“情”在哪里,“趣”在何处,学会在“娱乐”中“审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读出情趣;以问见答,答出情趣,引导学生虚拟情境,演绎情趣;善建平台,整合意象;拓展延伸,比照生活。

关键字:动物人格化   情趣

动物人格化是指对动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童话、寓言等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制课文(试用)有20篇动物人格化的阅读课文。这些课文有的选自经典童话,如《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有的则是一线老师根据儿童特点创作的,如《小马过河》是由浙江省农村小学教师彭文席创作的。

从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文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有很多教师会选择这些课文来展示他们的课堂艺术,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也兴趣浓厚,表现活跃,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动物人格化课文特有的情与趣带来的优势。动物人格化课文既体现儿童纯真幻想世界里的乐趣,又寄寓人生丰富的情感,在趣中蕴含着情。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领悟一篇文章“情”在哪里,“趣”在何处,学会在“娱乐”中“审美”。

一、趣

这20篇动物人格化的阅读课文均安排在小学一、二、三年级。中低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自由自在的游戏玩耍中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书中世界的美妙和精彩,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这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心理基础①。而动物人格化课文的趣正满足了儿童需求趣的心理。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动物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维是正常的而且是有有趣的,但进入高年级他们就不会简单地信以为真,将会以科学的眼光提出课文的不真实之处,所谓的情趣也就可能成了无趣。

如《小壁虎借尾巴》,简单告诉儿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会长回来的,这是平常叙述一件事,了无生趣。但通过动物人格化的手法,写小壁虎问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它们都没有借给它,但最后自己却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借的经过有各个小动物的对话行动,不仅讲述了这一科学现象,还展示这些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使他们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懂得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使叙述过程变得曲折有致,生动有趣,且富有游戏性。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特有形象。”②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越形象的知识,接受得越快,记得也越牢固。

教学注意点:读中领悟,读出情趣;以问见悟,答出情趣。

由于这类文本本身具有儿童情趣,课堂激趣可适当减轻力度,但对新生尊重并保持儿童的兴趣则是尤为关键的,以此来提高学习大语文的兴趣也是不容忽视的。

1、边读边悟,读出情趣

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③。语文新课程对教材编写出提出了“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要求。

动物人格化的课文本身就使儿童很感兴趣,他们迫切需要读而且喜欢读,教师要尊重他们读的需要,满足他们读的需要,让他们充分地读。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地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指导,如在读中感受形象美,在读中鉴赏意境美,在读中体会情感美,在读中追求创造美。多读,指导学生读,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更多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技能,这才是新课程要求下的学生阅读理念。

2、以问见悟,答出情趣

即便是富有情趣的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也需要教师及时引导,适当点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随着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逐层加深,课文教学目标也会一步步实现。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问题。”④

如《寒号鸟》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比较浅显,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这可以通过学生再读课文解决,因为寒号鸟不听喜鹊劝告,懒得垒巢就被冻死了。但当学生细读课文之后,他们提出的问题就会挖掘到课文的深层,如课题为什么叫“寒号鸟”,而不说“寒号鸟和喜鹊”呢?这更能突出他们两者的对比。学生唯有挖掘到课文深处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质疑问难,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会各有各的看法,他们纯真的世界里会有些奇妙的想法,有些会觉得题目应该是“寒号鸟和喜鹊”,因为寒号鸟死了,喜鹊是为了纪念寒号鸟才写下这篇文章的。谁能否认这样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符合课文内容,有充分的理由,教师也就不应该强制性的否认它。

二、情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⑤。动物人格化的课文都以动物模拟人的语言行为来寄寓社会生活中深刻哲理,形象中蕴含抽象的道理,以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课文有些讲述科学知识,有些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则培养爱憎分明等情感。

此外,这些课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美学中的美丑对照原则来构建课文模式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如《龟兔赛跑》乌龟代表谦虚,兔子代表骄傲,谦虚战胜骄傲;《寒号鸟》喜鹊代表勤劳,寒号鸟代表懒惰,勤劳的喜鹊过着温暖的日子,寒号鸟却冻死了。更典型的《群鸟学艺》以三组对比贯穿全文内容:凤凰的教与群鸟的学的对比;老鹰、乌鸦与小燕子学习态度的对比;学完后不同结果的对比。通过形象的美丑对照,课文的主题掀然而出,豁然开朗,其中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能被学生顺理成章的接受。

教学注意点:虚拟情境,演出情趣;善建平台,整合意象;拓展延伸,比照生活。

1、虚拟情境,演绎情趣

在课堂中虚拟课文内容情境,形成相似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表演课文内容的前提,这不仅需要课堂场景的布置,更主要的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教师要以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气描绘出形象化的气氛。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室可以描述为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同学在教室这片汪洋大海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一群小蝌蚪在急着找他们的妈妈,他们不知道自已的妈妈在哪,长什么样子。要是你们也找不到自已的妈妈,那会多急呀!通过教师的一番描述,天真的孩子们就会进入这样一个虚拟的情境投入地表演,否则孩子们的表演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切身深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形象与抽象的整合。

   

2、善建平台,整合意象

动物人格化的目的就是把抽象的事理蕴含在形象的故事中以便自然地领悟其中的情感。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铺设跳跃平台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投入表演的基础上,教师要趁热打铁,在学生情绪高度投入时相机点拨,搭建一阶又一阶跳跃平台,实现意与象的整合。如教学《坐井观天》时,当学生表演完课文,课文的最后一句就是“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教师可以直接提问:“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天他跳出了井,你们猜他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过后他又会去哪里生活?”学生会联系生活说出很多的大自然美景,“这么美的景色,小青蛙以前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他生活在井底。”“你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这样寓意就不言而喻:不要做目光短浅的人。

动物人格化课文通常具有形象美丑对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突出比较的方法揭示寓意。但有些课文的意与象整合是有一段距离的,教师应循序渐进,力求深入浅出。这一步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往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3、拓展延伸,比照生活

动物人格化是使动物能有普通人的语言、思想,模仿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借动物写人,比照书里的世界和自己周围的世界,比照书中人物和自己,既能了解作者也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在理解主题之后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联系生活,沟通课堂内外,互助交流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丑小鸭》在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之后,一旦提出“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丑小鸭”,学生就能联想到原来丑小鸭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班级都无法避免的存在“灰色儿童”,他们缺少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他们关心生活中的“丑小鸭”。儿童感悟世界总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以事物的惊奇感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所以老师还应注意挖掘和支持儿童独特的生活感受。

动物人格化是使文本形象化的有效手段,它展示了特有的情与趣。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动物人格化的课文充分体现了一规律⑥,老师的教若能发挥它特有的情与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第114页

②《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第304页

③刘俊《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10月第6页

④周莉花《情理交融、理寓情中》   《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4月第14页

⑤http://www.baidu.com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于永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注写字教学 提高学生素养    下一篇:新课改中的擦边球与冷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参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