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曲笔烘焙,造千古美色——《陌上桑》人物描写探胜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曲笔烘焙,造千古美色——《陌上桑》人物描写探胜

文/李启玲《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诗中成功描叙了一个名年轻美貌女子巧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这位叫罗敷的女子已经家喻户晓,她的名字已成为后世美女的代名词。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被塑造成功,是因为作者步步铺垫、层层蓄势,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了曲笔烘焙。
   一、景物烘焙,酝情酿意,增色添彩。
    1、环境烘焙,造美好氛围。
    美好的氛围需要一种美好的事物去烘托。众所周知,央视联欢晚会的歌星登台演唱时,一个个美仑美奂,艳丽无比。如果你让她到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演唱,其形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你会因她皮肤的粗糙或脸上的雀斑而大失所望。究其原因,是因为舞台上迷幻的灯光、飘渺的烟火、高保真的音响形成了一种氛围,使“美”得到了充分的强调。《陌上桑》也注重了这种美好氛围的营造。“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作者安排罗敷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去采桑,此时,罗敷采桑就有了一个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背景:碧绿如洗的桑叶,晶莹剔透的露珠,还有地上艳丽的野花,加上东方喷涌而出的红日,铺就了满天朝霞。这就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罗敷的美丽得到了突出和强调。
    2、器物烘焙,点人物高贵的神韵。
    美好的事物和人物总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美女香车”,车展时之所以请美女相伴,其原因是用人物的美映衬车的美,使车的美具有了人的灵性和神韵,这样那辆车就鲜活起来,就一下走进了消费者的心里。“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诗歌着意强调罗敷采桑时所使用的篮子的络绳是用黑丝做的,用来钩桑枝的笼钩是用桂树的枝条做的。其主要目的是用器物的精美华贵来映衬罗敷神韵不凡,从而使罗敷的高贵的气质美被烘焙出来。
    3、服饰的烘焙,映旷世娇颜。
    中国古典文学在描绘美貌的女子时,常常对其穿着精绘细描。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女子形象,作者不厌其烦地对其穿着的细微之处勾勒着色。而《陌上桑》在写罗敷的服饰时并没在款式、色彩、图案上下功夫,而是抓住其服饰的质地来描写,这是因中心表现使然。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突出的是服饰的精美、高贵,借此来烘焙女主人的不俗。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只有好鞍才能配好马。
    综上,可以看出,诗歌这一部分直笔写景、写物、写人的服饰,其真实目的却不是景、物、服饰;而是为了烘焙那种氛围。之所以不说衬托,是因为衬托往往是一次性完成了,而对罗敷的衬托则是由外都内、由物及人,文火慢炖,是一点点地积累聚集,经年累月才酿造出一壶传世美酒。这种从背景到器具再到服饰由远及近层层深入地的写法,叫它烘焙是再合适不过了。罗敷正是在这烘焙好的氛围中出场,她的美才得到生动形象地展示。二、人物烘焙,旁写旁绘,它化美貌。 《陌上桑》是一首来自民间的诗歌,民间文学描写美貌的女子常用两种手法:一是正面夸张法。如“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迎风展。”我们读后自然感叹这女子的柔弱美,但你不能实解:如果这样那就笑话了:柳叶有多宽多长了,长在脸上那还不是活生生的一个“李逵”;小口真如樱桃那么大,那吃饭只能吃大米,一粒一粒的,一顿饭还不得吃半天;杨柳细的小腰,一阵狂风吹来还不得拦腰折断。这样的女子不要说美啦,简直是个妖精。但我们却从这种描写中感知了人物形象,领略了人物娇美的神韵了。二是避实就虚,旁写旁绘,曲笔烘焙。汉语言尽管表意丰富,但她也很难用语言形神兼备地再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美貌女子来。曲笔烘焙就能让人在朦胧的艺术氛围中感知风姿绰约之美。这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写一女子美貌,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花羞月之貌”,极言这女子美丽,其实这时的美只存在人的想象之中。《陌上桑》就采用了这种曲笔烘焙的手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歌不着一笔在罗敷身上,通过对周围的人见罗敷而失态的旁写旁画,罗敷的美貌便烘云托月地烘焙出来。这种手法使罗敷美到极致,创造了一个“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罗敷”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曲笔烘焙的魅力。相反,如果罗敷美的具体,活生生的一个活人站在你面前;则不可能在每个人心中都倾城倾国。因为“环肥燕瘦”,众口难调;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看法,一美难称百人心。所以,正是采用了曲笔烘焙的手法,读者在读此文时,自然会结合自己的审美爱好,在脑海里再创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罗敷形象。她无与伦比地美到读者内心。
    综上可以看出,《陌上桑》正是对罗敷的美采有了曲笔烘焙的手法,才造就了“足金完人”形象,才使罗敷穿越时空,娉娉袅袅向我们走来。

  
作者通联:山东省山亭区冯卯教委 李启玲 邮遍:277500 电话13616320726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落实真实有效的感悟    下一篇: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