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如何实践新课改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语文教师要迅速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新课程,促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和谐发展,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而逐步成长。

一、           解读课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告诉我们语文学科要教语文知识及有关技能技巧,但这仅是语文教学的认知性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和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因此,强调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人文性”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丢掉对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因而从根本上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二、           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被看得很重,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宰,是教育结论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的“传教式”的角色,学生是书本和分数的奴隶,惟师是从,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良好自学能力的养成。

在新课程中,我们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放下架子,放弃教师至上的尊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让教学变成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

2、大胆放手,适时引导,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一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注重学生学习愉快的体验和感悟,把教学看作是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滋养过程,并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尊重学生个性,优化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的个性就像春天里刚吐出新绿的柳芽,敏感、脆弱而又充满朝气,需要阳光、雨露、和风细雨的呵护。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展示个性,呵护个性。一个问题,我们不要给学生定什么标准答案,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教师要充分的开发、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并各具特长的创新人才。

三、           实施方法

1、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媒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应依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学教材。所以,教师要沉下心来教书,就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要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动”起来,敢想、敢说,努力培养学生自读、自说、自练、自演的习惯和能力.

2、教法学法统一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

首先,要针对长期以来以教法为主线安排教学的现状,探索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方法不是靠教师灌输能够得到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因此,相适应的课堂结构不能光考虑教师怎样讲的清楚,怎样让生听得懂、记得住,而是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机会,教师要注重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是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及时引导他们整理这些经验,使它变成规律性的东西。

再次,把读写结合作为教学策略,创造机会让生在“用”中提高。

3、创设情境,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语文比其他学科更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实践活动。新课程指出实践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靠模仿、借鉴、发现、创新才掌握的。这就要有个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境,在有物、有意、有情的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一句句佳句,一篇篇美文都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的。

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 ,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探究”要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但有的教师在课上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起来课堂上生机勃勃、热闹非凡,并非新课改所提倡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几种相应的策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教师还要把握契机。根据学习任务研究该不该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也要有其价值性、必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合作更需要抓住契机。还要强化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倾听、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判断、质疑。指导学生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表现,培养学生自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要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实现学生真正的合作探究。

3、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

在处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性问题:①学生是主体,是学习主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学教材的情形而定,学生自己能懂的,教师坚决不讲。②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教材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讲解者,更不能成了教材的宣读者。③教材是主要依据。强调教材是主要依据,并不排除其他课程资源,但其他课程资源只是一种辅助,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新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适应这新的挑战,树立新的理念,确定我们的新角色,找准我们的新定位,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创新,在教改的大潮中展现我们新的风采,无愧于我们所负有神圣的使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刍议小学生阅读专门规律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