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探如何在高中阶段落实课外阅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探如何在高中阶段落实课外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源头之一。它既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高考备考的瓶颈。课外阅读量多寡,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坚持三年备考。高一应该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高二要实施更加理性、科学的阅读计划,高三则应侧重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课外阅读 

正文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源头之一。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1)而课外阅读是完成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高考备考的瓶颈。课外阅读量跟不上,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无法提高,成绩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课外阅读量少的学生一接触人文色彩浓厚的妙题反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因为课外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讲究厚积薄发,来不得半点取巧。它必须和课堂常规教学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老师要做到高中三年全程备考,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高一应该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高一新生刚刚结束初三紧张的备考生活,对崭新的高中生活充满兴趣,老师如果能在学生高一阶段就有意识、有计划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学生就能更投入地阅读,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也随着丰富起来。

(一) 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大环境。例如:

1、学校图书馆多订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籍,特别是教育部推荐篇目。图书馆杂志的种类要丰富,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科技……以供不同学生选择。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班级小图书馆,发动学生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杂志,相互传阅。

3、办好班级学习园地,定期更换学习园地内容,不时张贴从报刊上剪下来的文章,优化班级语文学习的环境。

4、每周开不少于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了保障,每人平均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但是,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却没有得到保障,希望我们在这方面以后能做得更好。

(二)多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其中,举行朗诵比赛,欣赏改编自名著的电影是比较好的选择。

1、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2)朗诵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朗诵者要把作品演绎到位,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朗诵技巧,还要切身感受原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有这么一段生动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3)朗诵,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朗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尤其在朗诵过程中,还必须配以准确的眼神、表情、动作、台风、与优美的背景音乐。这些足以调动生性尚活泼的高一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高一阶段多举行活动,如朗诵比赛,或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诵读名篇,可以让学生贴近作者感情,锻炼想象、联想能力,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平台,展播改编自名著的电影或精选的影视片段。

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大多十五、六周岁,还处于容易走神的阶段,有些学生反映难以入神看一部完整的作品。有些同学反映由于生活阅历少,难以对名著产生共鸣,有些学生更钟情于网络游戏、动漫,不喜欢阅读,拿起书就想睡觉。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多媒体工具,通过处理过的影视作品,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从而扭转他们不良的阅读习惯。当然,举行此类活动的前提是学校硬件跟上去,教师必须是个有心人,平时多留意、筛选适合自己学生观看的作品。笔者曾经在讲授《宝玉挨打》时给学生播放了87央视版《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学生反应热烈,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平时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优秀电影。

3、多开展文学名著简介活动。

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以“推荐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形式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尽管学生某些评论并不成熟,但这些观点都是学生自己实践、思考的结果,是学生心灵的体验、感受。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起来了。

同理,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改编名著并进行表演等也能引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浓厚兴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高二要实施更加理性、科学的阅读计划。

(一) 语老师要配合教材介绍书目。

教师从高一就要开始给学生介绍书目。到了高二,学生基本上已适应了高中的紧张生活,教师介绍的书目可以更加详尽、更有针对性。

1、现在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多选自名家之作,名著节选较多,我们要配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书目。例如,学习《宝玉挨打》介绍《红楼梦》,学习《促织》介绍《聊斋志异》;学习《狂人日记》介绍《呐喊》,学习《荷塘月色》介绍《朱自清散文集》;学习《哈姆雷特》介绍《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等等。

2、补充介绍现当代名篇也很有必要。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林清玄的《在云上》,周国平的《人与永恒》,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毕淑敏的《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等散文集,或者《妞妞》、《活着》等小说都可以介绍给学生。增强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

3、同时还可以介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刊物,如《中国青年》、《读者》、《中国青年报》、《南风窗》等。

如果老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介绍,学生的阅读效果更佳。譬如,笔者曾有一位逻辑思维缜密的男学生,他平时对文学不感兴趣。虽然写的句子还算通顺,但词汇枯燥、乏味。我特意给他介绍了余华的作品。因为余华的作品简练、犀利,很少多余的话,比较适合他学习、借鉴。他花了一个寒假的课余时间认真读了《活着》、《在细雨中呼唤》等作品。新学期开始,他的文笔有明显改善。从此,他坚持阅读课外书籍。果然,他今年高考语文成绩不俗。

可见,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不是天生不喜欢阅读,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暂时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吸收更多养分的作品。语老师要善于担任伯乐的角色。既要懂得相学生的个性,又要懂得相适合学生的好书。

(二) 合理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1、每周坚持指导阅读和欣赏,每学期重点指导阅读15——20篇,介绍著名作家10——15位。

2、由浅入深,分阶段指导阅读。

在学生高二时,要有意识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作品,如我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代表作品、《人间词话》等。这些作品学生平时接触少,需要更多时间揣摩、消化。教师要适当进行点拨、导读。

(三)指导学生做摘抄或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中要指导高中学生做读书笔记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读书内容的理解,不会形成蜻蜓点水的现象。读书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

1、写下文章的篇目及作者。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或印象深刻的细节。

3、不拘形式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写读后的感受。

三、高三阶段,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高中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功课多,课余时间少。有些老师认为高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应该杜绝阅读课外书籍,以便挤更多时间做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细观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阅读的妙题,可发现考查逐渐从纯知识的浅层次考查,向注重学生们的阅读体验、感悟、评价等多角度的深层次考查发展过渡。今年的广东高考阅读题《河的第三条岸》就是很好的例子。没有广泛、持之以恒的阅读难以把握文章主旨。正因为高三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对,才更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开拓日渐硬化的思维。因此,到了高三,仍要放心、放手让学生阅读,只是老师要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高三这一年,课外阅读的方法应灵活些,力求达到既耗时小,又有效提高成绩的理想后效果。

(一) 阅读的量要控制,宜短不宜长

如果课外阅读量过大,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高三备考。此外,还要避免学生以阅读课外书为由,逃避备考的消极情况出现。

(二) 阅读内容要更有针对性,多与高考热点考点相结合。如,在高三备考下半阶段,可以指导学生多阅读报纸的时评部分。因为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是近两年的热门考点,这类作文多以议论为主。无论是篇幅还是语言,报纸的时评可借鉴性都较强,可适当引导学生阅读。

另外,高三的资料很多,有不少考题就直接选自名篇。尤其是文学阅读部分。可以指导学生直接从材料中阅读吸收,省时又高效。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具备把握全局的观念,坚持三年备考,方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目标,更加轻松挑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6页

(2)       陆澄.诗歌朗诵艺术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0页

(3)       彭蔚兰. 重视阅读教学. [J/OL].中国教育曙光网.2007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汉语教育应遵循本民族的学习传统    下一篇:如何让真情洋溢于笔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