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把握教材读写结合生成点,有效落实读和写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把握教材读写结合生成点,有效落实读和写                                                  伍顺燕

“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话题,它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往往存在“重理解、轻运用”的弊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的语言材料成了消极的“死知识”,语言的“成活率”低。因此,课内阅读教学必须用好教材,为铸造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合金”提供有效的范例,实现读写互促“1+1>2”的整体功能。教材无非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细心挖掘教材的潜力,借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把握教材语言,丰富储备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唯其如此,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比如:学了“络绎不绝、喜出望外、载歌载舞”等词语后,让学生在作文描写家乡的街道、广场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用上了该词,使文章更加具体。

二、把握教材仿练点仿练,学习表达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造。正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仿写。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一般来说,我指导学生仿写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二是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所以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引导学生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这一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三是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小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三、把握教材习作资源练笔,获得提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一是变换文体练习写。

1、改变人称。这种写法,在我们读写结合中也经常应用。学了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把它里面的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可以改变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如在学了《新型玻璃》一文,课文里介绍了五种的新型玻璃,我就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

2、改变文体 。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说明文、诗歌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我让学生将这首诗歌写成一段文章,可写瀑布之壮美,可写与诗人李白见面的交谈。有学生写道:“昨天,我在庐山驿站与大诗人李白见面了。交谈中,李白得知我也想去看看庐山瀑布,于是一个劲儿地夸开了:庐山瀑布真美啊!远远地望去,瀑布好像笼罩在紫色的烟雾中,因为我去的时候天气晴朗。那瀑布好长啊,我还以为是传说中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的呢!你快去看看,肯定会赞叹不已。”看,学生写出的就像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很轻松就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溶进对话里面,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二是发挥想象补充写。

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我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是延伸课文扩展写。

拓展延伸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如学习《去年的树》,第二年春天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来续编下去。

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也是思维的典范。教材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坚持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返璞归真、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两先两后学导法”初探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用图画板书的情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