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古诗词鉴赏之利器——触类旁通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诗词鉴赏之利器——触类旁通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对它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在高中教材中已经全面涉及,学生如果能把课本的诗词理解透彻,融会贯通,所有难题将迎刃而解。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建议教师在评讲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正文

在语文高三备考过程中,学生对古诗文望而生畏。尤其是古诗文,多数学生反映,内容深奥难懂,提高困难,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浅见。

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鉴赏评价有两点具体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我认为是学生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出现事倍功半的瓶颈。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很少接触诗词,对诗词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这种“未打先输”的心态使他们对能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没自信。而诗词鉴赏是一个能力问题,不是靠上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因此,我们要正视困难,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表面上看来,学生似乎缺乏诗歌的积累,也没有什么解题的经验和技巧。不少学生临近高考连表达技巧和意象的概念都一知半解。但事实上,他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学习,甚至有不少人在幼稚园开始,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只是他们不懂得触类旁通,用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内容去解决现有的问题。其实只要他们增强信心,静下心来归纳、复习,便会记起很多与考点密切相关的知识。当然,在他们养成这种思维之前,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

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很多练习书中都收录有李华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歌的意境很容易理解,虽然着笔仍然是春光之美好,然而如此之美好的春光卻无人欣赏,任凭“花自落”、“鸟空啼”,不但写出了山路的冷寂,也写出了诗人內心的寂寞,大自然再美,若沒有欣赏它的人又有甚么意义呢?

此诗的问题一般是问“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这个问题很简单,但这首诗歌却可以引出两个新问题。

一、“空”字在我们学习过的诗歌里曾经反复出现,可是学生未必曾给予重视。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歌中有什么是含有“空”一字的,它们都在表达作者感情时起了什么作用,借此让学生对旧有的知识重新回忆和理解;可以借一个“空”字敷衍开去讲解炼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我们解决的其实不仅是李华的《春行即兴》,如果我们遇到以下诗歌时,也能很容易地理解诗歌的意思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故居》)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

二、这首诗的注释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这个注释让我们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们仅感受到了作者孤寂的情感,可是看了注释后,一种物是人非、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之感就会扑面而来。“鸟空啼”就不仅是孤寂,更是凄凉了。这时,我们又可以让学生回忆另外一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之三)

这首诗歌是学生在小学时学习的,多数人还很熟悉,而且这首诗歌的意境也很容易理解。我把注释(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补出来时,学生便又有了另一番的感受(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了。这样,学生便很容易明白,诗歌的注释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对诗歌注释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能会把诗歌的感情理解错误。

同样道理,除了同一类型的诗歌需要回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多引导学生归纳、背诵同一诗人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

我们不妨借用李清照的两首词来举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这两首词,一首低回婉约、清新动人,一首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意境凄惨、悲凉。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而不同的诗(词)人,因为其各自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与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作品风格。

事实上,高考诗词鉴赏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文学积累,学生学习过的诗歌的相关知识如果能灵活运用,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我认为增强学生信心,加上不断地联系、回忆以往的诗歌知识,温故而知新,是解决诗歌鉴赏的最佳利器。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6页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第10页

(3)        王虽社.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J/OL]. http://www.studa.net/. 200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孩子脑里有“米”——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下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探如何在高中阶段落实课外阅读
推荐资讯